为解除这种焦虑,有人提议离开信息源进行隔离,被称为是这种焦虑症的“休克疗法”,比如休假等。但此种疗法使人们在信息“休克”的同时,有时候自己的精神也一样进入“休克”状态,根本无法得到真正的休息和调节。在竞争激烈的资讯时代,如果能在内心深处设计一个“心灵开关”,在固定的时间,自动停止一切的资讯干扰,恐怕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向往。
代表人物:刘欣 女 33岁 编辑
刘欣从小就聪慧过人,从小学到大学再到工作,一路走来,她一直是人群中的佼佼者。博览群书的她,上知天文,下通地理,她感兴趣的东西横跨文理,知识面非常宽。虽然是中文系出身,但她曾专门参加过网络工程的培训班。原因很简单,“挺有意思的,想了解一下。”她很轻松地说。平时,同事的电脑坏了,不用找专业人士,刘欣动几下就恢复正常了。刘欣就是这样一个酷爱学习,擅长学习,凡事都要钻研的人。
可这样的才女一样有自己的焦虑――对资讯的焦虑。
平日里,刘欣可以说是大家眼中的百科全书。工作中,私下里,饭桌上,无论谈起任何话题,她都了解,聊得头头是道。即使再偏门、再冷门的学问,她也有所了解,能谈出个一二来。因为她的聪明和博学,刘欣在单位中很受领导器重,也深得同事尊重。有着良好学习习惯的她一直是大家心目中前沿信息的发布者。在同事的心目中,几乎没有刘欣关注不到的有用资讯。但正是这种学习的习惯,使刘欣陷入对资讯的焦虑。面对从网络、书籍、报纸、电视中不断涌来的资讯浪潮,一个人的学习力量再强大,也不可能穷尽。当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形象无形中确立后,刘欣很在意自己是否落伍,是否学习不够,是否错过了一些新思潮、新事物、新概念,焦虑由此产生。从事编辑的工作,对资讯的获取是工作需要,掌握的资讯越多意味着编出的东西越前沿,越有时代气息。面对着书房里越堆越高的书山,面对办公桌上一摞摞的杂志,刘欣感觉非常焦虑,唯恐看不完错过了什么。但事实上,书、杂志是永远看不完的,网络上的内容也永远在更新,无休止的新资讯像一个黑洞,吞噬着人的精力。于是,刘欣的焦虑也永远是正在进行时。
试想一下,不看一本书或一本杂志,或错过一场电影,少知道一些资讯,生活就会发生改变吗?生活质量就会因此而下降吗?显然不是。刘欣也明白其中的道理。但在现实中,她依然处于焦虑之中,那是不能自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