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疾病 > 疑难杂病 > 白血病 > 治疗护理
急性白血病中西医结合诊治策略
发布时间:2010-12-21      来源:

  五、细胞遗传学检查

  某些白血病伴有特异性染色体和基因改变。参见表8-7-4。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要点

  

表8-7-1  细胞化学染色鉴别急性白血病常见类型

细胞化学染色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过氧化酶(POX)

苏丹黑(SB)

糖原(PAS)

非特异性脂酶(NAE)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

+,成块或颗粒状

 

增加

-~+

+~+++

 

-~+

-或+,弥漫性淡红色

+,能被NAE抑制

 

正常或增加

 

表8-7-2  免疫学鉴别淋巴细胞白血病与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型别

CD2

CD7

CD13

CD19

CD20

CD33

TdT#

MPO#

HLA-DR#

ANLL*

B-ALL*

T-ALL*

±

±

±

注:*ANLL: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B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T淋巴细胞白血病。

#TdT: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MPO:髓过氧化物酶;HLA-DR:人类白细胞DR抗原。

表8-7-3  免疫学鉴别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各亚型

亚型

M1

M2

M3

M4

M5

M6

M7

CD13

CD14

±

CD33

CD41

Ret

Lectpferrin

 

表8-7-4  急性白血病部分亚型的染色体和基因改变

类型

染色体改变

基因改变

M2

t(8;21)(q22;q22)

AML1-ETO

M3

t(15;17)(q22;q21)

PML-RARa,RARa/PML

M4EO

inv/del(16)(q22)

CBFβ/MYH11

M5

t/del(11)(q23)

MLL/ENL

L3(B-ALL)

t(8;14)(q24;q32)

MYC与IgH重排

ALL(5~20%)

t(9;22)(q34;q11)

BCR/ABL,M-BCR/ABL

  (一)西医诊断

  诊断应根据临床有发热、出血、牙龈肿痛、贫血等症状,体检发现淋巴结、肝脾肿大等表现,外周血发现原幼稚细胞、骨髓细胞学检发现某系/某二系原始细胞>30%即可确定。再根据形态学标准,必要时结合免疫学、细胞遗传学检查来进行分型。

  1976年,法英美三国协作组制订了急性白血病FAB分型诊断标准;1986年,我国血液学家综合国内外的新进展,提出了以下急性白血病诊断标准:

  1.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根据细胞大小及形态特征分L1,L2,L3三型。

  (1)第1型(L1) 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以小细胞(直径小于12μm)为主;核圆形,偶有凹陷与折叠,染色质较粗,结构较一致,核仁少而小,不清楚;胞浆少,轻或中度嗜碱。过氧化物酶或苏丹黑染色阳性的原始细胞一般不超过3%。

  (2)第2型(L2) 原始和幼稚细胞以大细胞(直径可大于正常小淋巴细胞2倍以上,大于12μm)为主;核形不规则,凹陷与折叠可见。染色质较疏松,结构较不一致,核仁较清楚,一个或多个;胞浆量较多,轻或中度嗜碱,有些细胞深染。

  (3)第3型(L3) 似Burkitt型,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大小较一致,以大细胞为主;核形较规则。染色质呈均匀细点状,核仁明显,一个或多个,呈小泡状;胞浆量较多,深蓝色,空泡常明显,呈蜂窝状。

  2.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 又称为急性髓性白血病(AML),分7个亚型。

  (1)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M1) 骨髓中原粒细胞多于或等于90%(非红系细胞),早幼粒细胞很少,中幼粒细胞以下阶段不见或罕见。

  (2)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2) 分二种亚型:

  M2a:骨髓中原粒细胞为30%~90%(非红系细胞),单核细胞少于20%,早幼粒细胞以下阶段多于10%。

  M2b:骨髓中原始和早幼粒细胞明显增多,以异常的中性中幼粒细胞增生为主,其胞核常有核仁,有明显的核浆发育不平衡,此类细胞多于30%。

  (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 骨髓中以颗粒增多的异常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多于30%(非红系细胞),其胞核大小不一,胞浆中有大小不等的颗粒。分二种亚型:

  M3a(粗颗粒型):嗜苯胺蓝颗粒粗大,密集甚或融合。

  M3b(细颗粒型):嗜苯胺蓝颗粒密集而细小。

  (4)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4) 按粒系和单核细胞形态不同,可包括下列四种类型:

  M4a:原始和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原、幼单核和单核细胞多于或等于20%(非红系细胞)。

  M4b:原、幼稚单核细胞增生为主,原始和早幼粒细胞多于20%(非红系细胞)。

  M4c:原始细胞既具粒细胞系,有具单核细胞系形态特征者多于30%(非红系细胞)。

  M4Eo:除上述特点外,还有粗大而圆的嗜酸颗粒及着色较深的嗜碱颗粒,占5%~30%(非红系细胞)。

  (5)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 分二种亚型:

  M5a(未分化型):骨髓中原单核(I型+II型)(非红系细胞)多于或等于80%。

  M5b(部分分化型):骨髓中原始和幼稚单核细胞(非红系细胞)多于30%,原单核细胞(I型+II型)少于80%。

  (6)急性红白血病(M6) 骨髓中红细胞系多于50%,且带有形态学异常,骨髓非红细胞系原粒细胞(或原始+幼稚单核细胞)I+II型多于30%;若血片中原粒细胞或原单核细胞多于5%,骨髓非红系细胞中原粒细胞或原始+幼稚单核细胞多于20%。

  (7)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M7) 外周血中有原巨核(小巨核)细胞;骨髓中原巨核细胞多于或等于30%;原巨核细胞有电镜或单克隆抗体证实;骨髓细胞少,往往干抽,活检有原始和巨核细胞增多,网状纤维增加。

  1990年伦敦会议增加了(8)型,即急性髓性白血病微分化型(M0) 形态学上呈原始细胞特征,胞浆大都透亮或中度嗜碱,无嗜天青颗粒及Auer小体,核仁明显,类似急淋L2型。细胞化学:髓过氧化物酶及苏丹黑染色少于3%。免疫学:髓系标志CD33和/或CD13可阳性;淋系抗原阴性,分别有CD7+、TdT+。电镜:髓过氧化物酶阳性。

  1997年,WHO建议将急性髓性白血病诊断标准改为原始细胞≥20%,取消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RAEB-t的亚型。

分享到:

白血病日常护理  上一篇 |下一篇  难治性白血病存在的问题

 
提交评论
junjian99.com  关注白领健康  专注疑难杂症
关于君健网和医学 - 网络营销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隐私权政策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198号 ©2005-2015   君健网    湘ICP备130093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