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普 > 家庭医生 > 健康百问
“宅”得不当可致身心退化
发布时间:2011-03-03      来源:

  记者手记

  “宅”向何方

  “宅”在目前渐成潮流,还带动可观的经济链,但很多人对此忧心忡忡:年纪轻轻,宅居于方寸之地,放弃了广阔的外部世界,究竟要“宅”向何方?

  客观说来,“宅”有时也有好的方面。比如不善于与人打交道的性格很适合“宅”,开个网店、打个电话,一样可以养活自己;业余时间“宅”起来,是为生活留白,获得心灵独享的空间。

  “宅”的缺点也显而易见。比如缺乏户外运动,导致身体健康出现问题;整天与虚拟世界交流,现实中的交往能力降低,慢慢就会越“宅”越退缩,越不会与人打交道,离现实社会也越来越远。

  进一步而言,退缩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比如,不工作就不能为社会创造财富,有可能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婚恋成为难题;重新回归社会会遇到困难。

  也许有人说,家庭的钱一辈子够花的,但即便如此,自己也要去工作。不完全是为了养活自己,更在于与社会接触。有些“宅族”认为网络可以让大千世界尽收眼底,但是,“浏览网络”与“亲身参与”,完全是两回事。有些从事动漫工作的人非常“宅”,目前也许可以凭空创造,但脱离社会太久,创造出来的东西我想社会也是不看的。

  因此,“宅族”一定要走进现实,如果在现实中碰到很多的压力,那就去感受压力,因为只有有压力人才能成长。

  延伸阅读

  帮孩子“脱宅” 父母一定要步调一致

  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依靠一条网线,“宅”正成为信息时代一个流行的生活方式。一般人觉得,“宅族”非常内向孤僻,但胡赤怡认为不完全是,只能说他们中的多数相对内向。

  “宅族”大多有个共同点:是独生子女,家庭经济条件也不错,至少说得过去。父母也对此哑忍,甚至觉得,就这一个孩子,“宅”就“宅”吧,反正也养得起,总比出去受压力、干坏事要好。

  看到这个共同点是比较有趣的。记者采访中了解到,有位“宅男”天天在家无所事事上网,成了父母的心病,几年后父亲生病,“宅男”照顾在侧,因治疗花了很多钱,家里的经济状况渐渐不行了,随着经济条件的变化,慢慢地,一个改变出现了,“宅男”开了个网店,挣钱不多,但也能养活自己。

  “宅族”还有一个特点:能经受得住父母的唠叨。多数父母其实都希望孩子“脱宅”、投身更广阔的社会生活,因而少不了唠叨,可他们还是我行我素。这就使双方发生很大的矛盾,“宅族”对父母的唠叨充耳不闻,父母却可能出现问题,以至于有的父母不得不去做心理咨询。

  胡赤怡还指出,“宅族”与父母之间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比如为了“逼”子女“脱宅”,有的父母表面上会达成一致,“不给生活费、不给零花钱”,但私下里,父母总有一方会偷偷给钱。这种不一致的态度会让子女知道,父母骂归骂,但钱照给。

  对“宅”要因人而异,在帮助孩子“脱宅”时,父母的态度一定要一致。胡赤怡认为,对半宅或蛰伏状态的“宅族”,就没必要非得把他们“逼”出门去不可。而对茧居或啃老的“宅族”,家长态度的不一致,是他们能够“宅”下去的重要原因,因为孩子会觉得还是有靠山的;如果父母乃至父母的父母态度一致,以“宅”为生的孩子就有可能出现改变。

  “不能只是忍,忍就是害了孩子。但也不要逼得太急,父母要让孩子知道,我是爱你的,但是我对你也是有要求的。”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分享到:

痔疮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上一篇 | 下一篇  给心脏开张“健康菜单”

 
提交评论
junjian99.com  关注白领健康  专注疑难杂症
关于君健网和医学 - 网络营销中心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隐私权政策
©2005-2015   君健网    湘ICP备130093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