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普 > 家庭医生 > 健康百问
“宅”得不当可致身心退化
发布时间:2011-03-03      来源:

  信息时代,“宅”正在成为年轻人的一种潮流,他们大多沉迷电脑游戏、网聊、论坛,社会交往不多。没人知道“宅族”究竟有多少人,但这一族群规模不小并且还在扩大中却是不争的事实。深圳市康宁医院医生胡赤怡、余常红对身边的“宅族”进行了分类,他们认为,并非所有的宅男宅女都需要“脱宅”,因为有时候“宅”并非一定是个坏事,但如果“宅”得不当,就有可能导致身心退化、与社会脱节。

  茧居族:害怕接触社会作茧自缚

  【案例】阿霞大学毕业后有过工作,但与上司的关系比较糟糕,一次与上司大吵一架后索性辞职,整天“宅”在家里,也不找男朋友,只是偶尔做一点家务。父母急得要命,但无论怎样软硬兼施,都不能把她“逼”出家门。

  【分析】胡赤怡认为,像阿霞这样的茧居族在“深宅族”中不少,在社会上受到压力与挫折之后就缩回家里,害怕再与社会接触,因为家里安逸自由,在虚拟世界的胜利也带来满足和成就感。这其实是心理防御的退缩机制在起作用,以“家”为茧,把自己紧紧包裹,与现实隔离。

  【建议】其实从某种程度上,地球本身就类似一个茧,构成了人类的活动空间。如果茧居于家中方寸之地,给自己的空间就太小,容易形成虚幻、消极的人格,甚至产生抑郁、焦虑、怯于与人接触等不良心理。胡赤怡建议,不妨把“茧”做得比“家”再大一点,比如尝试把社区、城市作茧,给自己更多的活动空间,有利于打破自我封闭和对网络世界的依赖。不必害怕更大的空间,因为出去活动之后,总是可以再回到安全的家里。

  啃老族:父母不得已的承受

  【案例】学法律的小周毕业后转了行,然而看到当律师的同学们渐能独当一面,他越来越强烈地认为,法律工作才是自己应该追求的,于是辞了职,想凭借自己科班出身的优势“敲开”法律界大门,然而现实残酷,找工作屡屡碰壁,只好无奈地闭门“啃老”。

  【分析】胡赤怡认为,啃老族在“深宅族”中有不小的比例,他们备受家长溺爱,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弱,因为不想工作、高不成低不就、学历不高、就业压力等原因,到了早该自立的年龄却还未“断奶”,不工作、不学习、不进修,“宅”在家中打发光阴。

  【建议】多数“啃老族”都认为吃父母的天经地义,其实,即便是经济条件再好的家庭,父母也不愿意孩子“宅”在家中啃老,他们之所以接受,只是一种不得已的、无可奈何的回避,有些父母甚至也出现心理问题。胡赤怡指出,“啃老族”一定要知道,人生活在世界上,不是只要有饭吃有衣穿就可以的,还要有成就感、价值感,要对社会有用,否则不仅帮不了父母,还会成为父母与社会的负担,也会给父母增添很大的心理负担,要知道,父母之所以没有给他们压力,其实是父母在替他们承受着这个压力。

  蛰伏族:伺机而动再重出江湖

  【案例】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让小黄失去了工作,自此他成为一名“宅男”,每天在家里看书写东西、在各大论坛“灌水”,偶尔出去爬爬山。很多人对他成为“宅男”感到惊讶,因为他有足够的能力重新找份工作,但他有自己的理由:现在经济周期不太好,出去工作辛苦、压力大、报酬又少,难以达到理想目标,等以后经济形势好转再“重出江湖”。

  【分析】经济有其发展周期,在经济景况不好的时候蛰伏在家,养精蓄锐,环境好转后再“出击”,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在这样做。胡赤怡告诉记者,这其实不完全是一件坏事,而是一种积极的人生策略。

  【建议】胡赤怡提醒:可以把蛰伏作为一种策略,但不要蛰伏出懒惰、一辈子蛰伏下去,否则就把蛰伏演变成蛰居以至于成了茧居。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分享到:

痔疮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上一篇 | 下一篇  给心脏开张“健康菜单”

 
提交评论
junjian99.com  关注白领健康  专注疑难杂症
关于君健网和医学 - 网络营销中心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隐私权政策
©2005-2015   君健网    湘ICP备130093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