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糖尿病患者在黎明和傍晚时容易出现血糖升高的现象,临床上将前一种现象叫做糖尿病的“黎明现象”,将后一种现象叫做糖尿病的“黄昏现象”。其实这两种现象的发生机理是一样的, 都是与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胰岛素和生糖激素(生长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儿茶酚胺、胰高糖素) 在24小时内的节律性分泌不协调有关。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内分泌的生糖激素从零点开始逐渐增加,至凌晨4~6点钟可达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到了下午的5~7点钟,又会迎来另一个生糖激素分泌的高峰。正常人的基础胰岛素分泌会随着其体内生糖激素的增加而增加,也会出现两个高峰,因而能保证其血糖维持在正常的水平上。而糖尿病患者由于其体内的基础胰岛素分泌不足,不能有效地抵消生糖激素的升糖作用,因而容易出现糖尿病的“黎明现象”或“黄昏现象”。
在临床上,出现糖尿病“黄昏现象”的患者并不少见,只是目前对该现象还没有规范的诊断标准,因而未能引起人们足够的关注。通常认为,经常出现晚餐前血糖高于午餐后2小时血糖1~2毫摩尔/升的糖尿病患者可能存在糖尿病的“黄昏现象”。另外,有的糖尿病患者出现该现象的时间较晚,而且还会表现为睡前血糖高于晚餐后2小时血糖。当然,在诊断糖尿病的“黎明现象”和“黄昏现象”时应充分地考虑患者是否受到了饮食、运动、情绪以及低血糖等因素的影响。
那么, 糖尿病患者应如何消除糖尿病的“黄昏现象”呢?
1.可将午餐分为两次吃, 以控制血糖的升高。
2.可在午餐后2小时做30~60分钟的运动。一般每分钟步行100步为一个运动单元,可消耗热量80~100卡, 可降低血糖1~2毫摩尔/升。
3.1 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黄昏现象”的人较多,所以这类患者注射胰岛素时最好使用胰岛素泵。
4.可在早晚餐前用磺脲类降糖药,在早餐前注射一次中效胰岛素。
5.在进行常规降糖治疗的基础上,可在午餐前服用4~12毫克的赛庚啶。该药是一种抗组织胺药,具有抑制生长激素分泌的作用,一般患者服用3~7天即可消除糖尿病的“黄昏现象”。另外,必舒胃(哌仑西平)是一种治疗胃溃疡的药物,也具有抑制生长激素分泌的作用。糖尿病患者可在早餐前服用50~100 毫克的必舒胃,以控制糖尿病的“黄昏现象”。
6.可在晚餐前根据自己血糖的情况提前1~2个小时注射胰岛素。
7.很多老年糖尿病患者都有午睡的习惯,但如果睡眠的质量不好也会出现糖尿病的“黄昏现象”,因而这类患者可在午睡前适当地服用镇静剂,以消除其精神紧张的状态。
干细胞移植手术治疗糖尿病的喜与忧 上一篇 |下一篇 苦瓜降糖 到底灵不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