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每日散步药量减半效果好
发布时间:2010-12-08 10:08 来源:君健网
运动对血糖的控制作用明显,很多糖尿病人都有这样的体会:一旦运动,这一天会舒服很多,血糖也会下降。这是因为有氧运动可以增强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这就有助于提高人体自身控制血糖的能力。
专家表示,适量运动是治糖尿病的第一副药,其后才是饮食控制。
众多运动中散步最好
在众多运动中,医生认为,散步对糖尿病人最为有利,这也是非常容易进行的运动,任何年龄层的人都可以简单做到,剧烈运动则万万不可。在所有环境中,大自然环境对散步最好,因大自然中有丰富氧气,且不像室内空气较难流通。
若遇上阴雨天,也不应停止运动,散步则可在室内或有遮盖的室外进行。此外,医生认为,踢毽子、打乒乓球、爬山和骑单车都可以选择性地进行,年纪较轻的还可以游泳,都对糖尿病的治疗很有帮助。
每天坚持很重要
张伯患有糖尿病,听取医生的意见,他每天都要晨练,散散步、爬爬山,即使是活动一下手脚都觉得今天的血糖状况比较好。一有刮风下大雨,张伯就有点担心,因为他有深刻体会,一天不锻炼,血糖就会升高。
据专家介绍,散步对脑力劳动者尤其有益,因为轻快的步行可以缓和神经肌肉的紧张而收到镇静的效果。此外,走路能使身体逐渐发热,加速血液循环,使大脑的供氧量得到增加,成为智力劳动的良好催化剂。血液循环加快产生的热量,可以提高思维能力。
其次,“人老腿先老”,腿脚灵便对于老年人更为重要。而散步主要是下肢关节肌肉的活动,通过散步,对下肢肌肉、关节进行锻炼,可以保持关节灵活性,防止肌肉萎缩,减少或延缓骨质增生的发生。散步还可促进下肢血液向上回流心脏,有利于全身血液循环。
再次,散步时平稳而有节律地加快、加深呼吸,既满足了肌肉运动时对氧供给的需要,又对呼吸系统机能以锻炼和提高。散步还可增强消化腺的功能,腹壁肌肉的运动对胃肠起按摩作用,有助于食物消化和吸收,也可防治便秘。
最后,散步能增强血管的弹性,减少血管壁破裂的可能性,减少甘油三酯及胆固醇在动脉管壁上沉积的机会,减少血凝块的形成,从而降低心肌梗死和脑中风的发病率。此外,由于散步时血管平滑肌得到松弛,有助于高血压病人降低血压,并能缓解头部血管痉挛,有利于减轻头痛。
这里为喜欢散步的朋友提供能带来健康的五种走法:
普通散步:散步速度应保持在每分钟60至90步,每次20至30分钟为宜。此方法适合冠心病、高血压、脑溢血后遗症或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老人。
快速散步:散步时昂首阔步、健步快走,每次30至40分钟。此方法适合于慢性关节炎、胃肠道疾病恢复期的患者。
逆向散步:又称倒退散步,散步时膝盖挺直,目视前方,每次先倒退100步,再向前走100步,反复多遍,以不觉疲劳为宜。此法可防治老年腰腿痛、胃肠道功能紊乱。
摆臂散步:散步时两臂随步伐做较大幅度摆动,可强化骨关节和呼吸功能,防治肩周炎。
摩腹散步:这是中医传统的运动养生法。每走一步用双手旋转按摩腹部一周,正反向交替进行,每分钟40至60步,每次5至10分钟。此法适合患有慢性胃肠疾病的老人。
与此同时,散步也有很多讲究。
不宜餐后马上散步
如果餐后马上散步,血液需运送到全身其他部位,胃肠的血液供应就相应减少,食物得不到充分消化。再说,胃里的消化液是由吃进食物的条件反射而产生的,胃部饱满,胃液才能分泌旺盛。如餐后散步,胃部在活动中快速蠕动,把没有经充分消化的食物过早地推入小肠,使食物的营养得不到充分的消化与吸收。此外,餐后马上散步,对患有冠心病、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症、糖尿病、胃下垂、慢性食道病以及进行过胃手术的病人尤其不利。它有可能导致心绞痛,加重头晕,上腹饱胀不适,体位性低血压、早搏、心动过速,以及阵发性房颤等病症的出现。而餐前散步则不同。此时,胃中空虚,脂肪细胞尚无新的脂肪酸进入,散步易将其“动员”出来化为热量而消耗掉。
因此,餐前步行半小时更有利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