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疾病 > 慢性疾病 > 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为7%二甲双胍成为一线起始用药
发布时间:2011-04-20 03:48     来源:君健网

  新版《中国Ⅱ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两大变化最值得关注:一是血糖达标的标准放宽,修改后糖化血红蛋白≤7%即视为血糖达标;二是二甲双胍被推荐为中国Ⅱ型糖友治疗的一线起始用药。

  郑大二附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田晨光介绍,旧版《指南》规定新确诊的糖友先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减轻体重、加强运动和控制饮食),三个月后血糖仍控制不好再使用药物。血糖标准由糖化血红蛋白≤6.5%变为≤7%,让全国实现血糖达标的糖友由不到30%增加到1/3左右,这是好事。因为对于部分糖友特别是老年糖友来说,如果血糖控制得太低反而不利。另外,与旧版《指南》不同的是,被纳入医保的二甲双胍推荐为中国Ⅱ型糖友的一线起始用药,需要贯穿于治疗的全过程。

  糖化血红蛋白是控制血糖的金标准

  反映血糖的指标有多种,如直接反映血糖水平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间接反映血糖水平的尿糖等。虽然这些指标都能反映血糖水平,但临床意义还是有所不同的。

  通过空腹血糖,能了解患者血糖控制的一般状况。空腹血糖高,意味着患者基础胰岛素分泌能力差。餐后血糖高,则提示分泌胰岛素的储备能力差或存在胰岛素抵抗。除了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以外,餐后血糖控制满意,患者的空腹血糖大多是满意的。而空腹血糖控制满意的患者,餐后血糖却未必满意。这是因为,进餐是一种负荷,保存有一定胰岛素分泌能力的患者,在基础状态下,由于一夜不进食,空腹血糖是正常的。但是,只要一进食,胰岛素的作用就显得不够,表现出餐后高血糖。进餐的作用就如同上楼和负重,一个人平地行走不觉得累,但上楼或负重就显得吃力了。

  田晨光介绍,糖化血红蛋白则能更全面地反映糖友的血糖控制情况。现在,国际上一些有关糖尿病的大型临床研究,都以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作为控制血糖好坏的金标准,其原因就在于此。

  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由6.5%升为7%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反映血糖控制水平的主要指标之一。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UKPDS)评估血糖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相关性后发现,糖化血红蛋白(HbA1c)每降低1%,糖尿病相关死亡率降低21%,心梗发生率降低14%。

  然而,糖尿病治疗的目的并不是追求血糖降得越低越好,而是要兼顾心血管获益和用药安全。

  从目前的医学证据来看,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6.5%很难,而且与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相比,获益也相差不多。研究发现,糖化血红蛋白降至6.5%未能降低大血管并发症风险。相反过于激进的降糖治疗(糖化血红蛋白<6%)可能不利于患者的预后,甚至增加患者的死亡率和低血糖发生率。在结合多个大型医学研究结果,并充分平衡风险和血管获益基础上,新版《指南》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确定为7%。

  二甲双胍成为一线起始用药

  田晨光介绍,与2007版《指南》相比,2010版《指南》统一了治疗路径,并将二甲双胍类药物作为一线起始用药,即所有Ⅱ型糖友如果生活方式干预3个月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仍超过7%,都应该首选二甲双胍开始药物治疗。目的在于把最有效、最安全的药物放在最早使用,使患者能更早获得心血管保护的益处。

  目前,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制定的糖尿病指南,都推荐二甲双胍作为Ⅱ型糖友的一线首选用药和联合用药中的基础用药。

  生活方式干预和用药应贯穿治疗全过程

  Ⅱ型糖尿病是一种进展性疾病。在目前的医学水平没有办法根治的情况下,糖友需要进行终身治疗,这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两个方面。

  生活方式干预是Ⅱ型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措施,贯穿于治疗始终,包括营养治疗、体力活动、戒烟等。随着疾病的进展,控制高血糖的治疗强度也随之加强。如果单纯的生活方式干预不能使血糖控制达标,应开始药物治疗。田晨光指出,“《指南》推荐生活方式干预和二甲双胍用药贯穿治疗全程,旨在让患者在治疗全程都能够获益于最有效、最安全的治疗方案,全面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

分享到:

干细胞治疗糖尿病再生医学的新突破  上一篇 |下一篇  糖尿病治疗的新理念

评论 
验证码  
提交
junjian99.com  关注白领健康  专注疑难杂症
关于君健网和医学 - 网络营销中心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隐私权政策
©2005-2015   君健网    湘ICP备130093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