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2012广东省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年会上,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广东省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蔡德鸿教授公布了“关注糖尿病,重视血糖监测”活动的初期调研结果。调查显示,近七成糖尿病患者不了解餐前/餐后血糖的控制范围;而拥有个人血糖仪并进行自我监测的比例不足五成,仅为43%左右。
七成中年人不知血糖控制目标
据蔡德鸿介绍,此时调查活动由广东省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主办、《中国家庭医生》杂志社承办、三诺生物赞助支持,历时约半年,分别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孙逸仙医院、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华侨医院)等四所大型医院进行,初步收集了865个有效样本。
此次调查显示,67.63%的患者对餐前/餐后的血糖应控制范围的不了解。其中40-49岁年龄段的中年患者更是“蒙查查”,在这个年龄段中74.70%不知对血糖值控制的范围。
蔡德鸿教授指出,40-49岁这个年龄段是很值得关注的人群。他们“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来自工作和家庭的压力都很大。再加上糖尿病在早期时,人体并没有明显的症状,也不会有不舒服的感觉,而通常我们的疾病观却是"哪里不舒服才叫病",比如感冒、打个喷嚏、发烧,大家都认为是病,而血糖高,即便内在血管在破坏,只要他感觉不出来,也自然不觉得有病。可以说,我们更多的是靠人的感觉器官去判断自己是否生病。
不足五成的患者坚持血糖监测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病情的一面“照妖镜”,把血糖波动情况准确地告诉你,也是治疗用药的一枚“指南针”。然而,就是这么一个重要且关键的工作,调查结果却显示,患者拥有个人血糖仪并进行自我监测的比例仅为43%左右,还不足五成。
究其原因,调查结果发现,竟有18%左右的患者认为“没必要”,而“经济原因”者占了15%左右,认为“使用太麻烦,不会使用”及“担心自测不准”者,加起来也多达40%。这说明,监测血糖对患者来说,存在一定的障碍。
调查还显示,超过九成受访者表示每月能承受的血糖监测费用在200元以下(其中的七成受访者表示每月能承受的费用在100元以下)。因此,也希望政府相关卫生部门尽快把门诊血糖监测检查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以减轻糖尿病患者的负担。
自测血糖和查糖化血红蛋白都不可少
每个糖尿病患者都需要血糖仪吗?如何来监测血糖呢?蔡德鸿说,血糖仪用来作简单的筛查或监测。我们做检测主要是为了观察药物的疗效,比如说原来很高的血糖,吃了药之后监测血糖变低了,那就证明治疗有效。这就对患者和医生有指导意义了。
根据患者情况,不同的治疗方案,监测的密度也是不同的。比如一个口服降糖药的病人,如果血糖比较稳定的话,建议至少两周要监测一次,且是一天内监测4个时间点,空腹、早餐后两小时、晚餐前、睡前,两周内要有一天做这四次的检测。如果血糖不稳定,还在调整药物及剂量的,那就要每天都要测。
他强调,只要是注射胰岛素的、病程比较长的、容易出现低血糖的,这些人群都最应该拥有一台血糖仪。因为这些人要随时监测。而如果病人口服药、病情比较稳定,也可以定期到社区医院检测一下血糖。
蔡德鸿表示,就算患者有血糖仪,在家监测血糖外,也要定期到医院检查一下。去医院关键是要去查糖化血红蛋白。因为每天监测的血糖仅仅反映了检测当时的血糖变化,而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可以让人看到在过去2-3个月的时间内患者整体的血糖控制情况。
糖友喝粥吃菜不易升糖 上一篇 |下一篇 自测血糖,准确是第一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