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大军不断壮大令人忧心,很多患者还把血糖监测当成可有可无的“儿戏”,想起来就测一下,忘了测也就算了。更有甚者连血糖仪都懒得买,几人共用一个或干脆不用。专家指出,对血糖监测重视程度不够是当前糖尿病治疗中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据最新调查显示,家中配备有血糖仪的患者一个月平均才自我监测4-5次,和糖尿病专家推荐监测的要求相差甚远,更不用说还有不少人没有配合血糖仪。究其原因,患者一怕麻烦,二怕花钱,三是觉得没什么不舒服,测不测都一样。可是,血糖变化不能以自我感觉为准,长此以往,各种并发症将会陆续出现,到时只怕更麻烦,更花钱,也更危险。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内分泌科主任蔡德鸿教授表示,不做自我血糖监测,医生对患者日常生活中的血糖变化根本无法掌握,也难以准确用药,血糖将长期难以达标,对患者的健康乃至生命都会造成重大威胁。
自我监测血糖意义重大
蔡德鸿主任指出,血糖监测在糖尿病治疗中是不可或缺的手段。血糖是24小时变化的,尽管患者在医院检查出来的结果很好,回家之后的情况医生却不知晓。如果患者不进行自我监测,医生就难以收集数据,对患者病情发展和用药效果的判断也会随之受到影响。
“用药不够,血糖长期难以达标,将会导致冠心病、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的产生和加重;用药过度,又可能导致低血糖,随时可能有致命的风险。”专家表示,按医生的要求进行严格、规律的血糖监测是使血糖真正安全、平稳达标的前提所在,因此,不管是在门诊、住院或在家治疗的病人,都应该积极主动地配合完成这项工作。
血糖监测还能更有效地配合药物治疗,例如目前常用的糖尿病治疗药消渴丸,是由中药复方与西药格列本脲结合制成,每一丸含有0.25毫克的格列本脲,每次的服量是5-10丸,因此可根据血糖监测的水平,灵活调整用量,达到精确降糖、动态调节的目的。
血糖监测要遵照五原则
血糖监测的时间点很多,空腹血糖、餐后一小时血糖、两小时血糖、睡前血糖……很多病人感觉到困惑,不知道该如何选择监测点。蔡德鸿教授表示,血糖监测应结合病人的具体病情,选择个体化监测方案,但总的有几个原则:
1、病情变化越大,血糖越高,监测的次数越多;相反,病情稳定,监测的次数可适当减少。
2、打胰岛素的病人血糖监测次数要多,口服药的病人血糖监测次数可相对少一点。
3、有生活自理能力、能自我检查并读懂数字的病人可自行完成血糖监测,否则须由家人帮助完成监测。
4、打长效胰岛素的病人,主要是看早上的空腹血糖,每天测量一次即可,但每1-2周就要找一天做多次血糖的监测,可以是5次,也可以是7次,根据病人的情况来定。
5、一天打两针混合胰岛素的病人,最少每天要测两次血糖,即早餐前空腹血糖和晚餐后血糖。同时,也要每周有一天做多次血糖的监测。
监测有问题多与医护人员沟通
蔡教授表示,血糖监测并不是想当然戴个“手表”在手腕上,而是要通过末梢采血来测量微量血糖。它需要用到针头,虽然是一种微创性的操作,但患者仍然要在医院接受培训,了解如何消毒、扎什么部位、避免挤压伤口等一系列注意事项。同时,还要求“一人一机”,避免血液交叉感染。
尼古丁吸入越多血糖水平越高 上一篇 |下一篇 自我血糖监测可提高治疗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