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普 > 健康老人 > 老人故事
老年人不会成为社会负担
发布时间:2012-04-09      来源:
4月7日,早上七八点钟,谢昌逵醒来,吃早餐,散步,然后在通着阳台的书房里看书、写作。午后,阳光把身子晒得暖暖和和,他会在阳台边的躺椅上打一会儿盹。 
  
身为我国青年研究领域的著名专家,谢昌逵可能并没有留意,这个对他而言极普通的日子,已被世界卫生组织赋予了一个严峻的主题——“老龄化与健康”。 
  
谢昌逵今年84岁,独自过着老年生活。大儿子、二女儿在国外生活,三儿子在北京——他会不时来看望父亲。 
  
这位研究了一辈子青年问题的专家如今也不得不面对老年的到来,他是中国60岁及以上的1.7亿人这个庞大群体中的普通一员。这一人群也给中国带来一个艰巨挑战——人口老龄化。 
  
中国老龄化进程还在继续。同时,人口老龄化正演变为全球性事实。 
  
官方数据称,发达国家老龄化的平均水平是65岁及以上为15.9%,中国目前为8.87%。 
  
老龄化之所以备受关注,是支撑社会经济发展的劳动力资源渐趋匮乏的窘境;而政府如何在为养老、健康提供保障的同时不陷入财务困境,也是各国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难题。对中国而言,“未富先老”的挑战更是前所未有。 
  
基于问题的艰巨与紧迫,世界卫生组织将今年4月7日的世界卫生日主题定为“老龄化与健康”。它重点关注在有生之年,身体健康如何有助于老年人度过圆满而有益的一生,并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财富。 
  
世界卫生组织老龄化和生命历程司司长John Beard在发布的新闻稿中说,我们需要从根本上反思对老年人的态度,特别是老年人成为“社会负担”的概念。他希望人们再次关注老年人对社会不断作出的贡献。 
  
作为中国老龄人口这个庞大群体中的一个细小分子,谢昌逵非常赞同世界卫生组织的这一提法。他自己不仅保持着身体健康,更是积极地参与社会,正如年轻时一样。 
  
1951年,谢昌逵参与创办了《中国青年报》。在此后的岁月中,他把精力花在了青年研究上。先是在团中央研究室工作,之后又到中国社科院青年研究所。 
  
2008年,鉴于谢昌逵在青年研究领域的成就,由共青团中央主管的中国青少年研究会给他颁发了“中国青少年研究事业终身奖”。 
  
目前,尽管谢昌逵独自生活,不过他并没有太多老年人在迟暮阶段的孤单与伤感。他用思考和写作来消遣自己的日子。 
  
这也是他参与社会的方式。谢昌逵正在撰写一本主题为“从历史上看待青年”的书,试图将人类历史长河中的青年问题梳理出来。 
  
为了完成手头的研究工作,谢昌逵不得不经常从位于北京通州的居所跑到国家图书馆来查资料,一个来回近100公里,需要挤公交、换地铁。 
  
凭借年轻时打下的底子——1961年之后,他被下放到安徽呆了18年,经历了太多劳苦;以及作为老年人的平和心态,谢昌逵对自己的健康状态感到满意——没有感冒,也没有小毛病。 
  
“老年人还是有价值的。青年人要创造,就必须接受老年人的成果。创造的前提是继承,社会学里这叫社会遗传,人类历史的社会遗传越来越丰富。”虽然已是84岁高龄,谢昌逵仍然希望自己能老有所用,也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分享他的研究成果。 
分享到:

退休老人该如何维权?(上)  上一篇 | 下一篇  周恩来总理的饮食趣闻

 
提交评论
junjian99.com  关注白领健康  专注疑难杂症
关于君健网和医学 - 网络营销中心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隐私权政策
©2005-2015   君健网    湘ICP备130093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