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60岁以上老人患听力障碍的比例高达11%。据此推算,我国60岁以上老人听力残疾者总数超过2000万,如何做好老人听力障碍的预防与康复,意义重大。
老人易得哪些耳病
耳科常见病有耵聆栓塞、外耳道炎、鼓膜穿孔、中耳炎、胆脂瘤、耳鸣、耳聋、眩晕等,其中耳聋、耳鸣、眩晕较常见于老年人,其他均多见于各年龄段。
老年性耳聋是神经性耳聋的一种。初期表现主要是耳鸣、嗡嗡声不断,伴有高频音段听不清。因日常交流主要为中低频音段,很多老年人对之重视不够。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中青年人中,耳鸣、突发性耳聋、分泌性中耳炎也很多见。
何时听力开始出问题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60岁以上老年性聋患病率为1/3,并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升高,但老年性耳聋的起始年龄并没有明确的界限。
老人的听力下降是因年龄的增长,听觉器官随身体其他组织器官一起所发生的缓慢进行性老化的过程。但是由于机体老化症状和体征的个体差异很大,不同个体间组织器官退化的速度不一样,一些老年性疾病(如糖尿病、冠心病、动脉硬化症等)以及遗传(如听力损伤家族史)、环境(如噪声)、营养、精神压力、代谢异常(如全身代谢性疾病)等因素,也可能和老年性耳聋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四大原因让老人听力差
首先,老年性听力障碍的罪魁祸首,就是衰老。年龄越长,老年人全身组织趋于退化,内耳及听神经发生退行性改变,听觉感官功能亦随之退化。同时,在机体老化过程中,代谢会发生障碍,不能充分供给听觉器官足够的营养物质,从而导致听力下降。
其次,和年轻时生活、工作环境有关。我在门诊中就遇到过一些老年女性患者。年轻时,她们在纺织厂工作,四周都是轰隆作响的纺织机。噪音持续时间长、强度大是致聋的两大关键。这类人年轻时可能就有一定的听力下降,年长后,耳聋的时间更早,听不清的状况更严重。
再次,一部分老年性耳聋源于疾病和药物影响。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与血管病变密切相关的疾病,会引起脆弱的内耳血管病变,诱发耳聋。这类耳聋发生较早,且症状更重。此外,世界卫生组织确认了100多种药物可致聋,若使用剂量不对,对听神经有毒性作用。其中老年人较可能用的,主要是抗生素。
最后,抽烟、喝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对听力也有不良影响;频繁用力挖耳,可能诱发外耳炎症、出血,若治疗不善也可能导致听力障碍;看电视或听收音机,如果声音太大,会导致噪声性耳聋;老年人长期不与人交流,听力虽然不会下降,但言语交流还是受到影响的,任何事物都是用进废退,所以建议老人多与外界交流,锻炼大脑对声音及言语的反应能力。
缓解听力下降要从年轻时做起
现如今,青年人耳鸣、突发性耳聋,确实多了。这主要与其不良生活方式、工作压力太大有关。青年人爱用耳机听音乐,在精神获得享受时,耳朵却遭了罪。经常戴耳机听音乐的人应掌握“60—60”原则,这也是国际上比较公认的保护听力的方法。即听音乐时,音量不要超过最大音量的60%,连续听的时间不要超过60分钟。
长期在高压环境下工作的年轻人,身体过度疲劳,也会损伤内耳血管,导致血管供应障碍,影响听力。同时,长期熬夜、精神紧张,抵抗力下降,更易发生病毒感染,也会诱发耳聋。
因此,想要年老后听力问题不那么早就找上门来,要从年轻时开始保护自己的听力。首先,年轻时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少去或不去噪音环境,不用或少用耳机。如果因工作需求无法避免,要采取保护措施,如戴防护式耳塞。情急之时,还可用棉花球、纸球塞进耳朵,也有一定的防护作用。其次,要戒烟戒酒,轻松工作、生活。再次,维生素B1、B2、B6和C能保护听觉细胞,要多吃富含这些营养成分的食物。最后,老年人要控制好高血压、糖尿病等,以免疾病继续恶化,诱发血管病变,影响听力。
哪些症状预示老人听力下降
出现耳鸣、耳发闷、头晕、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时,就可能是听力受损的早期信号。尤其是耳鸣,最应引起警惕。这是人体内血液循环差的第一报警信号,说明人体内最细的末梢神经出现问题,应该多休息,保证睡眠、缓解压力。
然后,要和以前能听清的音量作对比。如以前听手表走动的声音很清晰,现在听不太清楚了;以前看电视时开的音量,现在觉得太轻了,听不见了。这些都是异常情况,应及时到医院做听力测试、进行评估。
一般,外耳、中耳受损导致的传导性耳聋,通过药物、手术、用助听器等可治愈。内耳、听神经受损的神经性耳聋,早期可以部分或完全逆转,晚期则治疗效果较差。如已经发生不可逆的听力损失,出现交流困难时,应先评估残余听力,然后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治疗方法。
如何为老年人正确选配助听器 上一篇 | 下一篇 老人营养不良的征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