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普 > 家庭医生 > 家庭护理
半数人没留意父母身体
发布时间:2011-06-17 09:29     来源:君健网

  “七成多受访者记得父母生日,近半数人能密切关注父母身体状况,都说明现代人更关爱父母了。但我们在工作中也发现,老年人出现抑郁等负面情绪的比例相当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来自家庭,尤其是子女的心理支持不够。”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老年心理研究中心主任李娟告诉《生命时报》记者。据国家民政部统计,目前我国约1.69亿老龄人口中,有40%是“空巢老人”,总数接近7000万,而他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心灵孤独。本次调查显示,60.4%的人不跟父母住在一起,但会经常打电话,16.1%的人因为没有共同语言,很少和父母沟通。李娟指出,老人现在最缺失的就是与子女的情感交流。“人际交流与时间量成正比。不见面的时间越多,关系就越疏远。过去,很多家庭都是两三代人同堂,天天见面。现如今,即使一周打一次电话,但给予老人的总体心理慰藉量还是在减少。”

  调查还发现,子女对父母的健康关注还不够,近四成人不会主动询问父母的身体状况。中国的大多数老人身体不舒服,总觉得“扛扛就过去了”,不想让子女操心。但长此以往,疾病会不断恶化。

  从调查中还能看出,七成人在生活细节、心灵慰藉方面对父母关爱较少。仅有1.4%的人对父母常说“我爱你”,带父母去游玩、为父母拍摄照片,并整理成册、为父母洗脚、擦身的人数也是少之又少。“百善孝为先。”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年科学研究会会长熊必俊表示,子女应该多抽时间陪陪父母,不在身边就多打电话问候。李娟进一步解释:“与老人交流,要在有限时间内,尽量提高交流质量。随着年龄增长,绝大多数人都离开了工作岗位,子女也不再需要自己照顾,因此老人会觉得自我价值得不到体现,容易产生不安全感。”因此,子女不该把父母当成“老小孩”,而是要培养出“成人对成人”的关系。

  李娟建议,若子女在工作、生活中遇到什么事,生病了去哪里就医等,事无巨细都可以征求老人意见。一方面老人能结合自己的经验,给出合理建议。另一方面,这类交流能让老人体现自己的价值,觉得子女尊重我,比单纯询问其平安、健康与否,要有效得多。如果有条件,子女应该和老人住得近一些,两个家庭相对独立,又可随时欢聚。此外,子女要了解、关注父母的身体情况,看到些许异常,应主动陪父母就医。至少一年带父母体检一次。

  中国人很少像西方人那样把“我爱你”挂在嘴边。但事实上,多说点体己话、贴心话,有助于自己释放情感,也能加深与父母的感情。如果确实难以开口,那就想想父母当下需要什么,帮忙干点活等,都是表达感情的好方法。老年人自己也要主动避免“孤独”状态,多和同龄人交流接触,培养一两个兴趣爱好,把注意力从儿女身上转移到自己身上。退休后,时间宽松了,也正是和老伴儿出去旅游、开拓眼界的好时机。

  编后:从我们出生开始,父母的爱就一刻不曾停歇:喂奶换尿布,生病了不眠不休地照料,教我们生活的能力,供我们读书、吃喝玩乐,直到我们变成了父母,他们付出的脚步依然没有停下。父母为我们做的总是百分之百,我们为父母做的却是微乎其微。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父母经常忘事、洗不干净碗、反应越来越慢,甚至真的动不了了,请你以角色互换的心情去照顾他们,像小时候他们照顾我们一样,为父母洗洗脚、擦擦身子,为年老眼花的他们挑鱼刺、剔骨头,拥抱父母、说一声“我爱你”,哪怕只是帮他们整理一下衣服、拍拍身上的灰尘,都能让他们幸福许久。如果你不能照料,请你千万要常来探望,让辛苦一辈子的老爸老妈快快乐乐地度过晚年。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分享到:

化疗后白细胞低可多吃瘦肉、鱼  上一篇 | 下一篇  反手抱圈放松腰背

评论 
验证码  
提交
junjian99.com  关注白领健康  专注疑难杂症
关于君健网和医学 - 网络营销中心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隐私权政策
©2005-2015   君健网    湘ICP备130093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