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症状
发布时间:2011-11-21 11:02 来源:君健网
视网膜是眼球内面的一层薄膜,由多层细胞构成,能感受光线形成视觉。糖尿病血液流变学上的异常可以总结为"三高现象",即毛细血管的高通透性;血液的高粘滞性;血小板的高凝聚性。
患糖尿病时因血液中的葡萄糖在醛糖转换酶的作用下转换成山梨醇,聚集在毛细血管壁细胞内,破坏血管壁细胞,影响毛细血管壁的完整性和通透性。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会造成视网膜水肿、出血。血液中大量葡萄糖存在使血液的粘滞性增高,红血球被糖化,携氧功能下降,柔韧度降低,因此造成血流迟缓。血小板的高凝聚性容易形成血栓,阻塞视网膜血管。
视网膜长期缺血缺氧刺激新生血管因子形成,导致病理性毛细血管增生。这些新生的毛细血管很容易破裂出血,纤维化后会在玻璃体内形成大量不透明的纤维组织斑块,纤维组织收缩牵拉视网膜造成剥离,最终导致病人失明。
着名的《威斯康星糖尿病性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Ⅰ型糖尿病病人患病10-15年后几乎100%的病人会患糖尿病性视网膜病,60%的病人患增殖性视网膜病;Ⅱ型糖尿病病人患病10-15年后,60-80%的病人患有视网膜病,5-20%的病人患增殖性视网膜玻
调查结果还显示:5-20%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在初诊为糖尿病时就发现有视网膜病,Ⅱ型糖尿病患者很容易出现黄斑水肿,并因此造成失明。这个调查得出结论:Ⅰ型糖尿病病人在患病5年后必须进行第一次眼科检查,以后每年一次。Ⅱ型糖尿病病人在诊断为糖尿病时就应该进行眼科检查,以后每年一次。妊娠和准备怀孕的妇女及视力出现异常的病人不论Ⅰ型或是Ⅱ型均应该立即进行眼科检查。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的诊断方法有:眼底镜检查,荧光血管造影及玻璃体荧光摄影测量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按眼科专业分级,分为十级,临床常用简化的四级分类法,即背景性视网膜病,增殖前期视网膜病,增殖期视网膜病及晚期视网膜玻
背景性视网膜病的特点是:眼底有微血管瘤,视网膜水肿、出血及黄色硬性渗出斑块。如黄斑水肿属“有临床意义的黄斑水肿”,很容易造成失明,必须立即进行激光治疗。
CSME的诊断标准包括:
①,距黄斑中心凹500微米范围内有水肿;
②,距黄斑中心凹500微米范围内有硬性渗出斑块,在斑块的另一侧有水肿;
③,水肿范围大于1500微米,且水肿的边缘与黄斑中心凹的距离小于一个视盘的直径。
增殖前期视网膜病的特点为:棉花团样软性渗出斑块、小动脉阻塞、小静脉曲张、动静脉间有短路血管,圆点状出血。增殖期视网膜病以有病理性毛细血管增生为特点。
根据病理性血管的位置可分为:视盘附近的病理性毛细血管和视盘以外的病理性毛细血管。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的治疗包括:严格控制血糖,严格控制高血压,及早服用导升明。如有CSME或病理性新生血管应当及时地进行格子式或全视网膜激光治疗,以防止病人视力迅速减退。
晚期视网膜病特点为:玻璃体内大量不透明纤维组织斑块,反复出现的玻璃体内或视网膜前出血,视网膜脱离等。这些病例可做玻璃体切割术,通过切除玻璃体内的纤维组织,复位剥离的视网膜,能部分地恢复病人视力。
在糖尿病性微血管病中以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危害最大,病人常因此导致失明。糖尿病患者失明的几率比正常人高25倍。据统计欧洲每年有18,000个,美国每年有20,000多病人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失明。因此防治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应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和病人的重视,保护病人的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