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监测紧盯糖化血红蛋白
发布时间:2010-01-15 03:50 来源:君健网
长期以来,评价糖尿病长期控制水平一直是一个困难问题,对病情波动较大及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尤其如此。一次血糖、尿糖的测定,只能反映抽血当时的血糖水平,并且血糖随进食和糖代谢的变化而有所改变,不能说明前一段较长时间病情的全貌。而糖化血红蛋白随血糖变化而变化,可以反映出病人在抽血化验前2~3个月内的血糖平均水平,在临床诊断上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
能反映血糖稳定程度
血糖监测是评价糖尿病治疗效果和保证医疗安全的重要手段。反映血糖的指标有多种,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等等。但糖化血红蛋白是检验血糖控制好坏的一个“金标准”。
据医生介绍,血红蛋白即我们常说的血色素。糖化血红蛋白是血液中的葡萄糖与血红蛋白交联形成的产物。糖化血红蛋白越高表示血糖与血红蛋白结合越多,糖尿病病情也越重。血糖是通过弥散方式进入细胞内的,无需胰岛素参与。血糖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过程很缓慢,而且是不可逆的,在红细胞死亡之前一直存在,其总数始终与人体内的一段时间来的血糖情况保持一个动态的稳定平衡。而红细胞的寿命为120天,平均60天,所以糖化血红蛋白比例,能反应测定前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因而检查糖化血红蛋白已成为了解糖尿病控制良好和稳定与否的重要指标。
可帮助防控病情
不同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预示其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性不同。上世纪80年代做的一项调查中,随访了66位葡萄糖耐量异常者,随访期为4年。4年后发现,大于6%的异常糖化血红蛋白组,有68%的人发生了糖尿病。
研究证实,一旦糖化血红蛋白超过6.2%,很可能使糖尿病患者的病情进一步恶化。因为这种情况下,糖化血红蛋白会使红细胞携带氧分子的能力下降甚或丧失,导致人体组织和器官缺氧,无法很好的完成基本的物质代谢。同时也会引发一些并发症反应,比如,糖化终末产物会使肾小球基底膜增厚,诱发糖尿病肾病;眼睛内的晶体糖化后会引发白内障;血液粘稠度增高、血脂紊乱又会形成心脑血管并发症等等。
糖化血红蛋白是一项说服力较强、数据较客观、稳定性较好的生化检查,能反应糖尿病患者2个月以内的糖代谢状况,同时与糖尿病并发症尤其是微血管病变关系密切,在糖尿病的并发症预防、早期诊断等多个方面都有重要价值。
糖尿病专家建议,如果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已经达到标准,并且血糖控制状态较为平稳,每年至少应该接受两次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而对于那些需要改变治疗方案,或者血糖控制状态不稳定的糖尿病患者,应该每三个月进行一次糖化血红蛋白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