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疾病 > 慢性疾病 > 糖尿病
对付糖尿病,应走出十大误区
发布时间:2012-10-24 09:36     来源:君健网

    我国有糖尿病患者逾9千万,另外还有数千万糖尿病潜在人群,患病人数居于全球第一位,而且患病率呈年轻化趋势,因此糖尿病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许多人对糖尿病的认识存在误区,亟需拨乱反正,否则会误入歧途。

  误区1  只要血糖高就是糖尿病

  事实上,在急性感染、外伤、手术或其他应激情况下,人体血糖也会明显升高,但不能立即诊断为糖尿病。因为在应激状态解除以后,血糖多可恢复正常。所以,一定要在排除应激因素影响后,多次复查血糖均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才能最终确诊为糖尿病。

  误区2  空腹血糖水平正常就不是糖尿病

  目前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空腹血糖≥7.0毫摩尔/升,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毫摩尔/升。有些人体检空腹血糖正常就以为没有糖尿病,其实未必。因为空腹血糖正常,但如果餐后血糖很高,同样也可诊断为糖尿病,这种情况多见于2型糖尿病早期。因此,必须重视餐后2小时血糖检查,尤其是空腹血糖大于5.6毫摩尔/升,而且肥胖的人应做葡萄糖耐量试验,以避免漏诊。

  误区3 尿糖阳性就是糖尿病,尿糖阴性可排除糖尿病

  很多人认为糖尿病必须尿中有糖,否则就不是糖尿病,这种认识不正确。因为,血糖在肾脏的代谢过程是由血糖浓度、肾脏对血糖的滤出能力和再吸收能力决定的。如果肾脏对血糖的滤出能力降低,而对滤出血糖的再吸收能力尚好时,血糖浓度虽高但无尿糖,医学上称之为“肾糖阈增高”;反之称为“肾糖阈降低”,即血糖浓度正常,尿糖却呈阳性。肾脏排糖功能不正常的人,尿糖检查不能准确反应血糖浓度的真实情况。因此,不可依据尿糖来诊断糖尿病。

  误区4  糖尿病一定有“三多一少”症状

  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减轻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因为,血糖升高造成大量糖分从尿中丢失,带出了大量水分,一方面造成了体内脱水而口干多饮,另一方面大量糖丢失而使人易饥多食。一般说来,血糖水平超过10毫摩尔/升以上,尿中才会出现糖,进而才会出现“三多一少”症状。对于空腹血糖水平超过7毫摩尔/升,但低于10毫摩尔/升的患者,尽管其“三多一少”症状不明显,同样也要诊断为糖尿病。

  误区5 儿童糖尿病都属于1型(旧称“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过去,儿童糖尿病绝大多数都是1型糖尿病,现在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肥胖儿剧增,儿童2型(旧称“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也越来越多。儿童患2型糖尿病的主要原因可能与遗传,营养过剩,活动少等有关。现任美国糖尿病协会主席卡夫曼指出,2型糖尿病已是美国儿童的一种流行病,在过去10年中,儿童2型糖尿病患病率上升了33%。我国儿童的2型糖尿病患病率也在明显上升。

  误区6 成年人患的糖尿病肯定是2型糖尿病

  一般认为,到成年期才发生的糖尿病应该是2型糖尿病。殊不知,还有一种介于1型和2型糖尿病之间的所谓“1.5型糖尿病”,学名叫“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它本质上属于1型糖尿病,糖尿病自身抗体检查呈阳性。但它起病又具有迟发、隐匿的特点,发病初期口服降糖药治疗有效,无须使用胰岛素,这点又符合2型糖尿病的特点,所以非常容易被误诊为2型糖尿病。对于这样的病人,应争取早确诊,尽早使用胰岛素,避免并发症发生。

  误区7 糖尿病是因吃糖所致

  目前认为,糖尿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有关。其中,“环境因素”变化是主要原因。所谓“环境因素”是指“多吃少动”以及由此引起的营养过剩及肥胖。而“进食糖类食物(即碳水化合物)可引起糖尿病”的说法是缺乏科学依据的,相反,糖尿病人对糖类食物(即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不宜过低,它所提供的热量在总热量中所占的比例应达到55%~60%。事实上,目前国人饮食结构存在的问题是,脂肪和蛋白质类的食物摄入过多,而糖类食物(主要指米、面等淀粉类)摄入相对不足。

  误区8 血糖恢复正常就说明糖尿病彻底痊愈了

  有一些病情较轻的糖尿病病人,经过一段时间正规治疗,血糖降至正常,甚至不用药也可将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就以为糖尿病已被彻底治愈了。其实这是一种误区。以目前的科学水平,人一旦得了糖尿病,就不可能真正治愈,这些病人如果不注意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高血糖很快会卷土重来。

  误区9 控制糖尿病把血糖降下来就够了

  糖尿病本质上是一组代谢紊乱综合征,除了高血糖以外,多数患者还同时合并高血压、脂代谢异常、体重超标、高尿酸血症等多项代谢紊乱,仅仅控制血糖,并不能很好地防止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出现。因此,治疗糖尿病,要求综合控制,全面达标,即在血糖治疗达标的同时,还应将血压、血脂、体重控制在相应范围内,延缓糖尿病各种并发症出现。

  误区10 糖尿病很恐怖或糖尿病没什么大不了

  糖尿病患者对待糖尿病常常会出现两种极端,一种是过于紧张,另一种是不以为然。其实这两种态度都是看待糖尿病的大忌。因为糖尿病完全可以得到很好地控制,患病的人没必要增加自己的心理负担,不患病的人也不要用异样的眼光看待别人。因此,对待糖尿病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战略上藐视它,在战术上重视它。

分享到:

1型糖尿病治疗的三大误区  上一篇 |下一篇  糖友看病要问8个问题

评论 
验证码  
提交
junjian99.com  关注白领健康  专注疑难杂症
关于君健网和医学 - 网络营销中心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隐私权政策
©2005-2015   君健网    湘ICP备130093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