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糖” 中医西医一起上
发布时间:2012-07-20 02:55 来源:君健网
陈学忠,世界健康产业协会主席,中国保健协会保健咨询服务工作委员会副会长,著名中医,出生于中医世家,教授,主任医师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人们的身体也出现了“三高”现象。我国目前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各自的发病人数均居高不下,而且每天都在产生新的病患。
患病的人屡治不愈,成了终身病,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陈学忠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我们目前多数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方法存在误区。
陈学忠认为,目前治疗糖尿病的方法,一是注射胰岛素,二是服用降糖药,治疗中心就是围绕着“降糖指标”为主要目的,根本没有针对“病”来治疗,所以每天都在注射胰岛素和服用降糖药,稍有遗忘血糖马上升高,而且病情不断加重,心脑血管病、视神经损害、肾病甚至失明、烂足等合并症不断发生。因为这两种方法都没有治“病”,而都是在治“糖”。 “糖尿病的‘病’是胰脏疾病导致血糖不能正常分解和利用糖的病症,要想真正治好糖尿病必须治好人体的胰脏,这才是治病的根本。 ”
陈学忠告诉记者,其实,治疗糖尿病中医几千年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医将糖尿病隶属于“消渴病”范畴,分为上消、中消、下消进行辨证治疗。中医认为消渴病总的来说就是阴虚为本,燥热为标。通俗点讲就是得糖尿病的人本来就是阴虚体质的人,这类人平时多有点潮热、盗汗、口渴、易饿等等。
陈学忠进一步解释,“上消属肺,患者会很渴,但排尿还算正常;中消属胃,会出现消谷善饥,意思是很容易肚子饿;下消属肾,饮水一斗,小便一斗。 ”1993年,卫生部制定发布的 《中药新药治疗消渴病(糖尿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就将中医辨证标准分为“四证”:阴虚热盛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以及血瘀气滞证。
那么,糖尿病到底是怎样形成的?陈学忠认为,这往往与许多因素有关。譬如说感冒就会导致血糖指数升高。 “当吃了不当的食物,比如辛辣的,就容易伤阴;生活起居不当,经常熬夜,易暴易怒,就耗伤肝肾真阴。还有就是外感,没有得到科学正确的治疗,耗伤人体阴液。所有可能伤阴的原因都可能导致糖尿病。 ”此外,陈学忠强调,糖尿病与遗传有很大的关系,可分为幼年型糖尿病及老年型糖尿病,现代医学又分依赖型糖尿病与非依赖型糖尿病。
患糖尿病除与遗传有关外,与饮食也高度相关。陈学忠举例说,美国大兵在越战时期,都只吃些高脂肪食物,所以100个越战美国大兵中,大概有一半以上有血糖指数偏高的现象。一旦发生紧急状况,当然就送医院急诊,第一先要验血,然后几乎所有送医的伤患都会打点滴,点滴通常有两种,一是生理盐水,补充水分,另外就是葡萄糖,可是如果是血糖指数偏高的人,葡萄糖一打进去就休克。可见饮食对糖尿病影响非常重要。
其实关于饮食与糖尿病的关系,古代医书中很早就有记载,并发现“膏粱厚味”易致消渴病。意思就是人们要吃得太好了,会导致胰脏胰液分泌增加,使胰岛素分泌失调,最后就出现糖尿病。
“所以我对糖尿病人饮食控制严谨。主张米饭不能吃,应改为面食。其他如糖分高的芒果、龙眼、荔枝、香蕉等,我建议有糖尿病家族史者也不能吃。甜食一定要尽量掌控,淀粉类的东西,因为会转化为糖类,如果无法消化、吸收的就会沉淀、囤积,久而久之,当然就引发胰岛素分泌失调的现象。 ”陈学忠这样表示。
陈学忠对传统医学中的 “消渴病”有着更深刻的认识。他认为,在大的概念上,糖尿病隶属于 “消渴病”范畴,但“下消症”才更接近现代所谓的糖尿病,而三消症完全等于糖尿病的说法并不准确,应该说糖尿病是消渴病的病理加重期,但是不能划等号。换句话说,消渴病涵盖了糖尿病的亚健康期和发病期以及综合征期,此时没有及时治疗,误了病情就容易发展为真正的糖尿病。
那么中医如何治疗 “下消症”?陈学忠认为,一般下消属肾,所以患者排尿次数多、尿量也多。下消症状比较容易出现在年纪大的人身上,有些老太太、老先生冬天一个晚上要起来七八次,再加上糖尿病引发的高血压,最易导致脑血管中风。
在施治方面,陈学忠经验丰富,“因为下消属肾,所以用药方面使用肾气丸加味的机会就比较多。肾气丸能够改善老年型糖尿病,吃了以后尿的次数减少。当然我们在治疗糖尿病时,采用肾气丸、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知柏地黄等中药辨证施治,效果也非常理想。此外,糖尿病引发的便秘、阴虚火旺与皮肤搔痒怎么改善?地黄、元参、麦冬,叫增液汤,增加肠管的液体,帮助肠子蠕动,就会改善,只要血糖指数调整,皮肤搔痒就会缓解,可以加连翘清热解毒效果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