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节长假结束,市区汽车西站又现节后旅客返程潮。像往年一样,本报“情感热线”心理咨询师进驻汽车西站候车大厅,向旅客宣传旅途心理健康常识,进行旅途心理健康调查和现场心理疏导。
节后,到汽车西站乘车的,大都是坐了长途火车后,到金华中转到宁波、温州、台州打工的民工。从与旅客的交流中,心理咨询师了解到,这几年中西部的乡镇生活变化也很大,但很多人还是愿意出来打工,他们有的已经习惯了城市里的生活,觉得回农村务农已经做不来,有的是为了让孩子在城市里得到更好的教育,也有初次出门的民工,怀着美好的愿望出门,却因为没经验,被“黑车”司机一路“转卖”,最后在车站遇到心理咨询师,才把一腔委屈释放了出来。
第一次出门
被“黑车”卖了
1月30日下午,在车站“旅途心理疏导服务站”值班的心理咨询师志愿者胡莹洁接待了几个旅客咨询后,抽空到大厅里向旅客发放调查表和宣传单,走到一个年轻女子面前时,胡莹洁看到她坐着发呆,神情有些忧郁,自我介绍身份后,在女子身边坐下和她聊了起来,果然,这个女子正心事重重。
这是个彝族女子,姓李,今年22岁,从云南楚雄来,准备到宁波小姐妹上班的厂里打工。
小李是第一次出远门。本来,她打算1月28日坐汽车到昆明,然后再坐火车到金华,从金华转车去宁波。去买票时才知道,过节车票难买,3天以后的票都卖完了。在楚雄车站外,一个司机来搭讪,说可以坐他的大巴直达宁波,但票价要高一些,一共780元。送小李到车站的父母寻思,这样虽然比坐火车贵了将近一倍,但中途不用转车,方便也安全,于是没有多想,就把女儿送上了大巴。
当晚7点多,车到昆明,小李被告知要换乘一辆中巴。小李心里疑惑,此时后悔已没有退路,于是只好换车。一路颠簸,29日凌晨两点左右,中巴到了贵阳,一车人被带到一个卫生条件极差的小旅店,车主说要留宿一晚。尽管是免费住宿,小李因为不放心行李和身上的财物,一夜不敢合眼。
29日上午9点左右,中巴重新上路。下午4点,车停在一个不知名的地方,小李和一车的旅客又被要求换乘另一辆车。这回,是一辆破旧的面包车。听到一车的人都在抱怨,说被司机一路“转卖”了,小李感到又害怕又委屈,想哭又不敢哭。一路听车主摆布,30日中午11点,小李又累又饿,车停下了,车主说车坏了,需要维修,现在到了金华,离宁波已经很近,可以退给每个乘客40元钱,大家自己到汽车站坐车。
小李拖着行李下车,也搞不清楚方向,于是拦了一辆出租车,告诉司机去汽车站。花了15元打的费,小李下车后才知道到的是汽车南站,没有去宁波的车。在路人指点下,她只好又打一次的士,到了汽车西站,还好,买到了下午4:30的票,是当天去宁波的最后一班车。
小李一路上没敢和陌生人多搭腔,在咨询师面前,憋了几天的委屈和恐惧终于宣泄出来,她边说边哭。这3天里,父母一路上给她打电话、发短信,问她路上是否顺利,到哪里了,小李不想让父母担心,只能说一切都好。因为一路换车,车况一辆比一辆差,旅途的时间比原先说的拉长了很多,小李还不得不说谎,骗父母她在途中旅游了一下。
第一次出门最好结伴而行,今后出行尽量乘坐正规运输公司的客车,不要搭乘私人的客车。当咨询师告诉小李这些出行小常识,小李直点头。听到咨询师最后表扬她懂得体贴父母,心地善良,小李笑了。
粗心买错票
咨询师调解忙
一对湖南来的夫妻要到温州去看老乡,1月28日,他们到车站买30日的票,当时从窗口取了票后没细看就塞口袋里了。30日下午到了汽车西站,车站提前20分钟检票,夫妻两个才发现车票上的日期是29日,车票过期了。
那对夫妻找到咨询台,说自己当时很清楚要买的是30日的票,是售票员给错票了,一张车票要80多元钱,这个亏他们吃不起,要求车站给他们换票。因为真实情况一时无法核对,咨询台的服务员解释、争辩了几句,那对夫妻中的丈夫嗓门就响了起来,要上去吵架。心理咨询师见了,连忙过来劝解,把那个丈夫拉到一边问情况,和他的妻子一起安慰他。趁着咨询师做那对夫妻工作的时候,车站服务员向值班领导汇报了情况,考虑到情况特殊,有可能售票员和乘客交流时,由于语言不太通而导致出票有误,给这对夫妻免费调整了车票,让他们及时乘上了车。
事后,围观的人群中有一个姓梁的先生特意走过来和咨询师搭话,巧的是,他也买错了车票,想买的是30日的车票,结果到了车站才发觉手里的车票已经过期一天了。无奈,梁先生只得重新买了票,正在等候上车。他称赞现在车站的服务很人性化,能站在乘客的角度处理问题,还在车站设立心理咨询站,这在其他城市还没看到过。
家乡变化大
还是想做城里人
咨询师胡莹洁是个有心人,值班前一天,她在家里制作了25张新年卡片,每张卡片上都有一句温馨的祝福语,还叫放假在家的女儿配上彩色插图。她把这些卡片送给候车的旅客,很受欢迎,一个10多岁的男孩向胡莹洁要了一张贺卡后,过一会又来问还有没有,说刚才那张被同伴拿去了,他想再要一张留给自己。
在和旅客交流中,胡莹洁感受到了和往年不同的一些变化。今年,乘车的民工穿的服装比以前鲜亮多了,很多人装行李用上了拉杆箱,还有少数几个民工用上了笔记本电脑。从云南来的小罗告诉咨询师,他出来打工已经16年,从事水电安装。这次回家,感觉家乡的变化特别大,公路修好了,村里盖了很多新楼房,他家也住进了三层的新房。家乡条件好了,父母希望他留下来,但他已经习惯了在外面生活,不想回家种地。这一次出来,他的行李中塞满了老乡托他捎带的腊肉、猪腿等特产,算是给留守金华的老乡捎回一点家乡的年味吧。
34岁的小陈来自重庆,到嵊州打工。她和嵊州当地男子结了婚,称自己已经是浙江人。她的老家是三峡的一个移民村,国家政策好,现在都住上了别墅一样的楼房。原先,老家的同伴都羡慕她嫁到了富裕的浙江,最近几年,她在经济上已经没有优越感。不过,自己的孩子在浙江这边读书,这次带回老家,孩子看上去比老家的同龄孩子成熟稳重,在谈吐上更大方,学习上也比同龄人优秀,她觉得很欣慰。
广西柳州的小邓才25岁,他出来打工是“偷师学艺”的。在金华4年,他积累了不少酒店管理的经验,还有了女朋友。他说,在外面生活,毕竟压力大,经济成本高,自己“根”在老家,30岁以后还是要回老家生活的,也可以照顾父母,那时,他希望自己能有一定的积蓄,他要把这边的酒店管理技术带回去,有条件的话,在老家开办和金华一样漂亮的酒店。
节后综合症 我们该如何面对? 上一篇 | 下一篇 心有千千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