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普 > 心理健康 > 心理诊所
我们都焦躁得不愿说声抱歉
发布时间:2015-09-28      来源:


  日前,一名12岁女孩在乘坐厦门航空航班中辱骂乘务长被拒载,引起网络热议。事情缘于航班延误,女孩当众辱骂了乘务长;机长在得知情况后要求女孩父母道歉,女孩父母拒绝道歉,机组决定对女孩及其家人拒绝登机。

  事件发生之后,网友们便对此事的孰对孰错进行了大讨论!然而在对错之外,此事不禁让我们去思考一个关于“道歉”的问题,是不是在现在的社会里,我们太过焦躁,太担心自己受伤,很难愿意真诚的去道歉? 

  焦躁让我们不愿说声道歉

  现实里,需要我们道歉的情境很多,走路时不小心撞了路人,因为一句话无意伤害了同事,家庭里的小争吵……如果说声“对不起”,很可能就会避免不必要的争吵,也可能避免相互之间的仇恨,误解可能很快就会被消除。

  可是偏偏在生活中,抱歉的话却很难说出口,不论是在陌生人、一般关系的朋友,或在亲人面前都是如此。有时候因为焦躁、因为一句抱歉的话无法说出口而使矛盾升级。

  焦虑的情绪在蔓延,它就在我们的身边发生着。这种社会焦躁几乎覆盖了所有人群,严重的降低了人们的幸福感和归宿感,甚至引发一些社会成员非理性行为和越轨行为的出现。

  在机场,因为天气或其他原因航班延误时,与机场服务人员大吵大闹、甚至打砸机场或辱骂工作人员;在医院,理所当然的认为自己的病最着急、自己的时间最紧迫,自己的病首先应该得到关注,愿望得不到满足就辱骂、甚至刀砍医生或护士。

  焦躁是对未来的不可预期、对人生的不确定感以及对前景的不确定性,在这种状态下经常感到心里不踏实,觉得无章可循,不确定性因素增加,使得社会成员长期处于焦躁状态。

  像这件事情中,这位未成年的孩子,需要多么焦虑才能说出这样的话?而作为机组人员是否也考虑过,旅客素质参差不齐,在无礼的孩子面前少些焦虑、多些宽容,或许会避免此次事件的发生。

  不愿道歉让我们变得更焦躁

  或许,“道歉”这个动作本身意味着承认自己的错误,也会容易被认为是非常丢面子的事情,出于维护自身自尊心的原因,所以很多时候人们会更多地选择把“抱歉”两个字隐藏起来,或者坚持自己没有错。

  或许,更多的人即使内心里知道是自己的错误,却仍然要找出很多理由来不断地掩饰,表现出强硬的姿态。这种掩饰某种意义上也是心理上的逃避,掩饰的理由越多,逃避问题根源所需要的心理能量就会越大。心理上的这种“逃避”本身就会给人们带来很多烦躁的情绪,甚至相互之间的产生更多的愤怒情绪。

  结果,沟通和交流根本无法有效进行,人们在公共生活和讨论中呈现出来的面孔只有:焦躁不安,睚眦必报。前者让人们不愿等待和沟通,后者让人们不愿妥协和让步。

  如果小女孩如期待般更懂一些礼貌,如果其父母能够按照要求道歉,如果机组人员能够大度一些,事情根本就不会发生。遗憾的是,在整个事件中,所有人似乎都处于焦躁状态,大家都觉得自己受了伤,都不愿作出任何让步和妥协——这会加重他们受伤的感受。

  道歉,也是沟通的一种方式

  道歉本身是如何的呢?我们先看看在不同领域里对这个词汇的解释。

  维基百科里关于“道歉”的解释是人类社会的行为、社交礼仪,也可以看作为人处事的艺术。而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说,“道歉”是一种动作,是一方向另一方所表现出的表达行为,也是人际沟通的一种方式。

  事实上,当发自内心地向对方说声“抱歉”的时候,并不意味着要进行全盘自我否定,承担所有责任。在对自己不适当的那部分表示歉意的同时,也是在向对方表达一种态度,表示一种理解与接纳,理解对方的情感,接纳自己与对方,对不可控的那部分表示一种遗憾。

  如何才能看到自己不适当的那部分,而发自内心真诚的说句“抱歉”,从而消除误会和烦恼呢?  其实人们在急躁、焦虑、愤怒的时候,往往看到的都是别人的不对,而只有冷静下来的时候,才有机会和自己的内心进行对话,反思自我。

  所以,在生活和职场里,我们需要一些时间和空间,来处理那些不安烦躁的情绪,先让彼此都有冷静下来的机会,才会看到那些真真切切的事物。

  这需要我们学会放下焦躁的情绪,比如保持乐观的心态;相信他人、相信自己,相信生活是美好的;不断充实自己,养成良好的判断力;遇到问题时,多换位思考;学会原谅他人的不完美。

  当我们都不再焦躁,也许我们就能愿意真诚地说声抱歉,反过来让我们心里更加平和。

分享到:

好色女人四个特征  上一篇 | 下一篇  老了最害怕的五件事

 
提交评论
junjian99.com  关注白领健康  专注疑难杂症
关于君健网和医学 - 网络营销中心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隐私权政策
©2005-2015   君健网    湘ICP备130093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