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有超过3.5亿慢性乙肝患者。乙肝病毒须通过结合细胞表面受体分子来感染宿主细胞,只有弄清病毒入侵机制,才有可能找到预防和治疗的有效方法。
昨天,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文辉博士率领的科研团队在当天出版的《eLife》杂志上发表题为“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多肽是乙型肝炎和丁型肝炎病毒的功能性受体”的研究成果。这是世界上首次发现乙肝病毒受体,该成果揭示了乙肝病毒感染的关键过程,为乙肝及其相关疾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靶点和新药开发途径。
目前,全球有超过3.5亿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我国的乙肝患者数量巨大且相当一部分人在长期感染后会转为肝硬化和肝癌。乙型肝炎病毒(HBV)必须通过结合细胞表面受体分子来实现对宿主细胞的感染,只有弄清病毒入侵的机制,才有可能找到预防和治疗的有效方法。
虽然早在40多年前,人类就发现了乙肝病毒,但其相关的细胞表面受体却一直是未解谜团。为解开谜团,李文辉及其团队从树鼩入手,开始长达5年的研究。树鼩是与灵长类动物类似的小动物,是除人类和黑猩猩外,惟一能感染乙肝病毒的物种。李文辉团队绘制了一幅高质量的树鼩肝细胞基因表达图谱,再结合先进的纯化技术和高分辨质谱分析手段发现,肝脏胆酸转运蛋白(NTCP,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多肽)会与乙肝病毒表面包膜大蛋白的关键受体结合区发生特异性相互作用。随后,他们在乙型肝炎病毒易感的肝细胞中进行的一系列基因敲除实验,证明肝脏胆酸转运蛋白的确是病毒感染所需的细胞受体。
“乙肝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领域中最大的限制因素就是很少有动物能感染乙肝病毒。”李文辉表示,猩猩在世界范围内可以用于实验的数量屈指可数,人感染后又很难进行追踪,很多人发病后才就医,很难了解病毒感染是如何发生的。
发现乙肝病毒受体后,很多谜团被破解。如人和猩猩可以感染乙肝病毒,但猴子和老鼠不会感染,这是因为两种关键的氨基酸,如果把人的氨基酸序列导入到猴子和老鼠身上,便可以让它们感染人的肝炎病毒,从而成为很好的动物实验模型。“目前,我们研究所正在积极培育转基因动物模型。”李文辉称,这将为治疗乙肝病毒的新型药物研发和测试提供有利支持。国际评审同行也一致认为:这项发现是该领域的一项巨大进步,对于病毒性肝炎的基础与临床研究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结核病与营养不良有关 上一篇 | 下一篇 气胸误诊为心绞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