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中医药发展纳入国家战略
发布时间:2013-03-13 10:39 来源:君健网
对于中医药,国人似乎有着复杂的情感:一边火热地看着各卫视的中医养生节目,有时还会被伪中医蒙骗;一边积极地寻求中医药治疗疾病,同时还担心中药的质量。在全世界,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使用中医药,欧盟今年却试图对中药关上大门。如何看待中医药?中医药应该怎样发展?出席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的多位中医界委员,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必要性:四大作用凸显中医药价值
在本届两会上,提出将中医药发展纳入国家战略的委员不少,其中就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
“中医药在一些人的心目中,似乎不太重要。将中医药纳入国家战略有必要吗?”面对媒体记者的提问,王国强说:“尽管近代以来中医药历经坎坷,甚至屡受质疑或否定,但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近年来,中医药事业在党和国家的重视下迅猛发展,在参与深化医改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日益显示出重要价值。”
王国强分析,这些价值体现在:一是中医药临床疗效确切、预防保健作用独特、费用比较低廉,深受群众欢迎,可为深化医改、改善民生发挥更大作用。二是中医药是我国最具原始创新潜力的科技资源,有助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医药相关健康产业,贯穿整个产业链,是潜力巨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三是中医药以人为本,崇尚自然和谐,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认知方式和价值取向。繁荣发展中医药文化,有助于建设优秀文化传承体系,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王国强对中医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寄予厚望。在他看来,中医药产业具有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特征,是典型的绿色产业。加强中药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自然生态环境。“所以,在当前的国内外形势下,将中医药发展纳入国家战略有重要意义。”
可行性:科技产业文化基础已筑牢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于文明委员认为,一项事业要上升为国家战略,少不了的条件和基础是战略意义和新兴产业特征、科技创新体系、一定的发展基础等。从这一角度看,“中医药已经完全具备了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条件”。
于文明解释说,首先,中医药服务放大了医改的惠民效果,用实践证明了其是维护人民健康、改善民生的重要战略资源。其次,中医药相关产业是我国医药产业中独具特色和优势的领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全球化经济竞争中具有比较优势。第三,中医药产业不是“资源—产品—废品”的简单线性生产方式,而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模式,具有新兴产业的基本特征。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中药工业产值达4178亿元,同比增长37%,中药产业已成为我国快速增长的产业之一。“近年来,许多地方将发展中医药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选择,成效显著。”第四,目前,我国已建成16个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8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家中药工程研究中心和一大批国家重点研究室,基本形成了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
于文明介绍,目前中医药已成为我国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中医药已传播到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世界各地从事中医针灸服务的针灸师约有20万人,一些国家还成立了中医孔子学院。”(下转第3版)(上接第1版)
实施路径:制定中医药中长期发展规划
如果将中医药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应该怎么做?对此,多位中医界委员意见一致:“首先要编制实施国家中医药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中医药在国家战略中的重要地位,提出国家发展中医药的战略方针、战略目标、战略任务、战略步骤以及战略措施。”
“去年,全国人大和政协调研组来西藏调研民族医药发展,我特别激动。听说后来调研组写了很好的报告,反映了包括民族医药在内的中医药产业发展的难处和重要意义。但是不知道怎么回事,后来就没了下文。我还是希望国家真正重视起来。”包括奇正藏药董事长雷菊芳在内的多位来自中药药企的政协委员建议,将中医药产业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
“要发展好中医药,首先要建立健全管理体制。”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副所长杨金生委员在政协医卫组联组会上说,目前,省级及以下中医药管理机构不健全。全国除少数几个省(市、区)成立了相对独立的中医药管理机构外,大多数省份没有相对独立的中医药管理机构,地级市、县基本没有中医药管理机构,县级甚至没有专人负责中医药工作。“没有完善的管理体系,中医药政策在基层难以贯彻落实。要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领导,不但要改变这种‘高位截瘫’的情况,而且要成立高规格的国家中医药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统筹协调,研究解决中医药发展中的问题,推动各地落实扶持促进中医药发展的政策措施。”
杨金生认为,要保护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还要加快中医药的法制化进程。“希望今年能将《中医药法》列入国务院立法计划,争取早日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