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小传
陈明,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心血管超声与功能科主任,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超声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刘心武说过:西方文化是“性文化”,中国文化是“吃文化”。对不少人来说,吃或许是重要,甚至最大的“享福”。但福祸相依。多数国人并没有认识到,“爱吃”是伤害心血管健康的“首要恶习”。
在改革开放前,每隔几年,中国都会发生一次重大的灾难、饥荒。我在生活中,见到不少经历过缺粮少食年代的老人。他们养成了少食、“挑食”的好习惯,过年过节吃点肉,平日以素为主,少油少盐,每餐七八分饱。在超声波影像下,其心脏搏动有力,结构规则,超声波回声均匀——心血管状态远胜于欧美国家的同龄人。
可是,随着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现代人开始“放纵”自己的口腹之欲:亲朋聚会,撮一顿是重头戏,浓酱重油的大鱼大肉必不可少;“再多吃点”是席间重复率最高的一句话;肯德基、麦当劳门庭若市,青少年纷纷把可乐当白水喝。此外,中国人探望病人送礼物,多是水果、牛奶、糕点等食物。勤劳的主妇还会炖上各种各样的滋补汤,送进病房。但在欧美国家,人们会送一束花或一本健康书籍,丰富了精神,愉悦了心情。
但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我国高血压、高脂血症等慢性疾病谱,已经率先迈入“先进行列”,发病率逐年攀升。其中,中国脑卒中的发病率已排名世界第一,比美国还高出一倍。
2008年,美国心脏协会就宣布,原定于2010年达到的目标——降低心脏病和中风相关的死亡率——提前实现了。这与该国大力推动健康饮食指南、加强合理膳食教育等密切相关。比如,美国推动“胆固醇教育”多年,如今,多数美国人都知道,一周吃鸡蛋超过5个,心衰死亡率会升高10%。
我在美国卫生部门实习时还发现,饮食习惯已经成为分辨社会地位的标志之一。吃自助餐时,位高权重、受人尊敬者拿的,是大量蔬菜、水果,以及少量荤食,喝的是清水。大块吃肉是回家后,关起门来才能做的事。即使爱吃肉,也会慎重选择烹饪方式,以烤、煮为多,尽量吃鸡胸肉等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少的部位。
人生有很多精彩,吃只是其中一小部分。为提升国人健康,管住嘴、学会吃,应该成为我国的“健康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