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是表现在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一些性格特征,其中有积极的,消极的。 |
1. 情感异常
忧思过度
常常遇到一些糖尿病病人,患病后思想负担很重,思虑重重,想法很多,瞻前顾后,左思右想,不是积极想办法治疗,而是整日考虑治不好怎么办?出现并发症怎么治?对以后的工作、学习、前途以及家族会有什么影响等等。这些想法,都会使病人陷入苦恼烦闷和忧郁之中,这种心理状态不仅不利于疾病痊愈,而且还容易使病情加重。
心烦不安
有些患者对糖尿病这种慢性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对其治疗也缺乏耐心, 想方设法希望找一名“神医”,出几帖奇方妙药,短时间很快就能把糖尿病治愈。 短时间药效不理想,或病有反复,或出现并发症,就心烦不安,夜不能寐,甚至焦虑烦乱,更加不利于疾病治疗。
紧张恐惧
指有些患者在得了糖尿病之后,思想上十分紧张,把这种慢性疾病理解成不治之症。特别是当听说有的病人死于酮症酸中毒,或因并发下肢坏疽而截住肢,或因并发眼底出血而失明时,就更加紧张恐惧,惶惶不可终日,因而思想沉闷,精神抑郁,纳谷不香,睡眠不实。恶梦纷纭,身体也日渐消瘦,终日在恐惧心理状态下,与病非但不利,反使病情加重。
急躁易怒
有的糖尿病患者,患病后精神紧张,易动肝火,容易发怒,对周围和环境感到烦躁。常会因生活中一点小事而发火为,遇有不顺心或工作学习稍不如意就马,缺乏自制力和耐心。这种病人在临床上常常不能按医嘱而系统治疗。一旦病情反复,不是责怪医者无能,就是埋怨家属照顾不周,所以病情总是反复无常,常因这种烦躁的心境而加重。
悲伤易泣
有的糖尿病病人在患病后,特别是当出现多种并发症时,如糖尿病肾病尿毒过,对治好疾病容易丧失信心,终日悉眉苦脸,垂头丧气,暗自饮泣,甚至沮丧、绝望,常常会出现厌世观念,认为生不如死,甚至绝望而轻生自杀。对这种病人,应特别注意,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细致的心理治疗调整不正常的心理状态,才能收到满意的疗效。
2.性格异常
性格是表现在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一些性格特征,其中有积极的,消极的。一个人当有某种疾病时,可以引起性格发生变化。同样,糖尿病患者在得病后也表现两种心理性格的变化。一种是积极的即乐观的心理性格表现,这种病人性格开朗,乐观爽快,患糖尿病后既思想上既不麻痹大意,掉以轻心,也不过分紧张,对疾病有正确的科学态度,对治好疾病有充分信心,情绪安定平稳。邓使出现了并发症也能仄然外之,而不悲伤、不消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因而病情容易好转,或趋于稳定,不再发展。相反,另一咱则是消极的心理性格表现,这种病人性格抑郁、急躁、孤僻内向,患糖尿病一开始常常麻痹大意,缺乏足够的重视。一旦病情加重或出现多种并发症之时,则易过度紧张,加之对该病缺乏正确理解和科学的态度工,因而情绪多不稳定,焦虚不安,烦躁易怒,忧思悲伤,对疾病的治疗失去信心,常常不能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病情不但不易控制,反而容易进一步加重。糖尿病病人常见消极的心理性格异常有以下几咱类型:
悲观型
这种病人性格内向,性情孤僻,善悲哀,一旦病情加重或出现症,则容易伤心,悲观失望,对治疗疾病缺乏信心,不愿与医护人员合作,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易使病情进一步恶化。临床常见特征是:心胸烦闷,心悸失眠,易惊多梦,食欲减退,双目呆滞无神,悲伤易哭,甚至不食不睡。
恚怒型
这种病人性情急躁,容易激动,自制力差,遇事不冷静,稍有不顺心或不如意则烦躁善怒。治疗上也缺乏耐心,常常不能配合医护人员治疗。其临床特征是:急躁易怒,失眠多梦,五心烦热,咽干口苦,胸闷胁痛,头晕头胀,每因生气后而病情明显加重。
忧思型
这种病人平时谨小慎微,多愁善感,经不起不良精神刺激的影响。若治疗效果好或病情好转就高兴万分,但每当病情反复或病情加重,就思虑重重,不能排解。其临床特征为“忧愁思虑,愁容满面,胸闷气短,善太息,失眠多梦,纳食不香。
气郁型
这种病人胆小多疑,又偏内向,遇事不愿与别人诉说,心情郁闷,不得排解。其临床特征为:情绪不宁,胸膈满闷,两胁胀痛,痛无定处,嗳气不舒,纳食不香,对治好病信心不足,对医护人员的治疗也不能很好地配合,因而一般不易有效地控制病情。
老年人患抑郁症易产生曲解心理 上一篇 |下一篇 常用的糖尿病心理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