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疾病 > 慢性疾病 > 糖尿病
监测血糖不再是“金标准”
发布时间:2010-11-10 02:37     来源:君健网
    如果你的糖尿病医生从不为你测血压,也许他错过了中华医学会倡导的“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预防标准治疗策略”培训班。糖尿病学会副主任委员、长海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邹大进教授在昨天中华医学会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说:“血糖管理应是对病人身体的全面关注,而不是仅查空腹血糖或是餐后血糖的指标。”
    
    在今年11月14日的糖尿病日宣传活动中,中华医学会将重点之一定在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
    
    所谓一级预防,是指糖尿病患者在还未出现症状的阶段,就积极着手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这套“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预防标准治疗策略”简称ABC原则,所谓A,即糖化血红蛋白和阿司匹林;B指的是血压,C则是血脂指标。专家解释,糖尿病人的糖化血红蛋白应控制在7%以下;50岁以上男性或60岁以上女性如合并任一项危险因素(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心血管疾病家族史、蛋白尿),即需要每天服用100mg/d的阿司匹林;患者的日常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同时血脂,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应小于2.5mmol/L。
    
    “遗憾的是,这一标准至今并不为患者了解,甚至大部分基层医生也不知道。”邹大进表示,很多基层医生对患者的随访仅限于测量血糖。
    
    监测血糖已不再是国际公认的糖尿病监控“金标准”,取而代之的是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空腹和餐后血糖只能反映某一时间段的血糖水平,且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干扰,而糖化血红蛋白则是描述红细胞被糖化的程度,由于红细胞的寿命是120天,因此它能反映120天内的血糖平均水平。
    
    一旦患者罹患糖尿病,血液中的红细胞、脂肪细胞和蛋白等犹如浸泡在糖水之中,环境越“甜蜜”,危害越大,其中的一些会产生毒素,对原本非常光滑的动脉血管内皮造成破坏,使之凹凸不平,更易聚集杂质。
    
    不仅如此,糖尿病人血液内的血小板聚集指数会明显上升。瑞金医院心脏科主任沈卫峰教授进一步解释,血小板的聚集会释放血小板因子,它是一种信号,启动血液的凝结,引发血栓形成。“健康人血液内的凝血因子和抗凝因子是处在平衡状态之中的,而血小板的异常聚集会打破这种平衡,引起血液粘稠,导致血管堵塞。”
    
    沈卫峰说:“动脉血管内皮原本是世界上最光滑的东西,而糖尿病患者如果不加以控制,就很难拥有内皮光滑的血管。”因此对于男性50岁以上、女性6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如果你吸烟、患有高血压,或者血脂异常等,都被列为心血管并发症的高危人群,研究显示,这类人群中,有大于10%的人会在10年内发生心血管意外事件。“高危人群应每天服用小剂量的阿司匹林,它起的作用正是阻止血小板的聚集。”不过,沈卫峰也指出,低危人群和有过消化道出血史的病人则不能常规服用阿司匹林。 
分享到:

糖友“控糖”全程都重要  上一篇 |下一篇  糖尿病人深静脉血栓预防很重要

评论 
验证码  
提交
junjian99.com  关注白领健康  专注疑难杂症
关于君健网和医学 - 网络营销中心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隐私权政策
©2005-2015   君健网    湘ICP备130093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