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糖尿病的最大危害在于它的慢性并发症,近年国际大型循证医学研究表明,血糖达标对延缓和减轻慢性并发症具有重要作用,但仍无法完全阻止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等的发生与发展。
专家指出,糖尿病患者即使血糖达标,但因“五脏虚损”、“阳衰阴盛”、“脏腑失调”等,使人体阳气不断虚损,邪气不断累积,侵蚀机体而导致各种慢性并发病的产生。因此,在治疗中应该辨证论治,扶助正气阳气,祛除邪气。
第一步:温脏散寒
“中医认为,疾病的产生与正气阳气的虚损及其功能异常有关,糖尿病的发病也不例外。” 朱章志指出,阳气是人体的根本,《内经》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而阳气的最大敌人是寒邪,所以,如何避免寒邪入侵人体及入侵以后如何将其温散是关键。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温脏散寒’刻不容缓。”
他建议,根据《内经》四季养生理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现在正值“春夏养阳”之时,糖尿病患者要少食冷饮,少用冷气空调,起居有节,劳逸有度。
第二步:扶正祛邪
“元气虚衰是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朱章志表示,糖尿病患者五脏柔弱,正虚邪盛,因此,应以“扶正祛邪”大法作为糖尿病的主要治疗法则。“扶正祛邪”大法贯穿于治疗的始终,能够使糖尿病患者脏腑得到温养,正气得到扶助,邪气也有出路,从而实现元气充盈、身体健康的目标。
第三步:潜阳敛汗
“在拳击中,拳头伸展打出去了必须收回来,如果拳头老是停留在伸出状态,那就没办法进行第二击。阳气也是这样,老是升发、释放不行,这样就不能持续。”朱章志解析,阳气升发、释放到一定程度后,它就逐渐地转入到潜藏,就是“潜阳”。“潜阳”就是人应蓄积阳气,为身体提供源源不绝的能量。糖尿病患者在治疗的同时更应注重在日常生活中的“潜阳敛汗”。
朱章志介绍,当汗出而无汗,不当汗出而多汗,或仅见于身体的某一部位,都属病理现象。糖尿病患者常见手心及背部汗出过多,“汗为心之液”,汗出过多,不仅耗伤心阴,也损伤心阳,心为君主之官,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若将人体比喻为一架已经起航的飞机,汗出过多如同“飞机漏油”,随时可能被迫降落或出现危险情况,严重威胁人体健康。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的日常调理来说,“潜阳敛汗”是康寿的法宝。
第四步:祛寒制水
朱章志指出,糖尿病患者的养生和保健应根据季节、时令来调理身体。2011年为“辛卯年”,大运为“水运不及”。“水”在四季应“冬季”,在脏腑应“肾脏”。根据“天人合一”之理,本年度的肾病、心血管病及肺部病变等容易发作,已经存在上述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则容易加重,尤须注意。
在中药调理方面,可选用“祛寒制水”之品,如熟附子、干姜、炙甘草、北芪、茯苓、白术、桂枝、白芍、大枣、生姜、麻黄、细辛、吴茱萸、泽泻、猪苓等。上述治法,一则为春夏阳气的有序升发扫清障碍,二则为秋冬养阴,进补阿胶、花胶、胎盘、人参等打下基础。
第五步:天人合一
祖国传统医学的核心理论源自于古代的哲学思想———五行学说。五行学说认为,天地万物皆是由“木、火、土、金、水”这五种最基本的元素组成,而这五个元素之间又是相生相克的,彼此相辅相成,形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的五脏与五行对应:肝、心、脾、肺、肾,互相之间也是相生相克。在这个五行相生的内部,最核心的是居于中间的土,与土对应的脏器是脾,是人体的后天之本。因此,若能达到阴阳平衡、天人合一,人体就能健康长寿。
治糖尿病不可不知8忌讳 上一篇 |下一篇 糖尿病治疗理念新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