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普 > 健康老人 > 老人心理
天凉莫悲秋 应对有方法
发布时间:2011-08-25      来源:当代健康报

    入秋后,随着气候的变化,老人在身心上可产生诸多不适,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秋愁、秋乏、秋燥,对此,可采取以下措施予以应对。

    消秋愁 秋凉以后,阳光照射开始减少,人体内的褪黑激素逐渐增多,人的情绪难免消沉低落。加上阵阵凄风惨雨,自然界草木枯萎,花叶凋落,往往使人触景生情,多愁善感,特别是退休、离休在家的老人,一生颇多坎坷,常会引发凄凉、垂暮之感,产生忧郁、悲伤等情绪变化。故老人在秋天尤其要注意精神调养,设法改善种种不良心境,提高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避免不良情绪的干扰。一要宁心安神,静心养气,保持良好的心态,稳定自己的情绪,逐渐适应气候的变化。二要多接受有益的光照,多晒太阳。在室内可用模拟太阳光谱的“全光谱”灯泡代替白炽灯等“不全光谱”灯泡。三要多接受负氧离子,经常处身于净化的自然环境之中,如郊野、园林等处,可使精力充沛,减轻不安情绪。四要多参加户外活动,或登高远足,或水中泛舟,或琴棋书画,或养花垂钓,或闻曲起舞,使秋愁在愉悦之中悄然而去。

    解秋乏 盛夏季节天气炎热,使得能量大大亏耗。入秋之后,各种生理功能渐趋平衡,但炎夏造成的消耗一时未能完全补偿,于是,不少老人就会感到浑身疲软无力,精神疲惫、倦怠,食欲增强,却又不易消化等。缓解“秋乏”,首先应从生活起居上调整,夏天晚睡早起,秋凉后改为早睡早起,注意不要熬夜,切忌过劳,同时衣着不可过厚。其次,在饮食上可适当补充优质蛋白质,补偿夏日的消耗,但注意不要大量食用难以消化的肉食,以免影响脾胃功能。秋凉后,应少食生冷及性味寒凉之品,以免损伤脾胃,加重“秋乏”。再次,秋高气爽是锻炼身体的大好时机,可开展一些诸如太极拳、慢跑步、广播操、冷水浴等普及性的体育及健身活动,这样,既能增强体质,又有助于消除“秋乏”。此外,中医认为,“秋乏”是一种脾胃虚弱、中气不足的表现,对于体质虚弱、年老多病者,一时“秋乏”不能解除,可适当服用补中益气丸、六君子丸、香砂养胃丸等中药,进行辅助治疗。

    除秋燥 伴随自然万物干枯萎黄,人体常反映出“津干液燥”的征象,如口鼻咽喉干燥,皮肤干裂,大便秘结等,对此可从饮食上进行调理。根据“燥者润之”和“少辛增酸”的原则,一是适当多吃能够滋阴润燥的食物,如芝麻、核桃、蜂蜜、梨、豆浆、乳品等,二是酸甘化阴,宜进食带有酸味的食品,如葡萄、石榴、苹果、柚子、猕猴桃、山楂等。另外,应少吃辛辣的食物,尤忌大辛大热之品,以防助“燥”为虐,化热生火,加重秋燥。秋天尤其提倡食粥,最好是将上述润燥之品与粳米或糯米同煮,既可补充营养,又能增液除燥。还有,中医有一称为“增液汤”的名方(玄参15克、麦冬、生地各12克),能润一身之燥,秋季可水煎代茶常饮。

分享到:

老人容易心理抑郁的原因  上一篇 | 下一篇  老人“高楼综合征”应如何调节

 
提交评论
junjian99.com  关注白领健康  专注疑难杂症
关于君健网和医学 - 网络营销中心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隐私权政策
©2005-2015   君健网    湘ICP备130093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