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静电,不再做噼里啪啦带电人!
发布时间:2015-12-18
来源:
在干燥的冬季,静电成了人们如影随形的“小伙伴”。梳头时,静电会调皮地让头发“炸”起来;脱衣服时,常伴着静电发出噼啪的“叫声”;握手时,刚一接触就被静电赶忙“拉开”……
这个伙伴给我们带来了不少烦恼,该怎么制止它呢?记者特邀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委员董晓秋为大家支招。
冬季由于空气湿度低,再加上人们常与化学纤维质地的内衣、地毯、坐垫等接触摩擦,就会导致身体积累静电。
这些电虽然没有“摸电门”那么可怕,电力也不容小觑。例如屁股在椅子上一蹭就可能产生1800伏以上的电压,而听到噼啪声时已有上万伏的电压了。
静电电压虽高,但摩擦生电的时间极短,所以电流很小,一般不会对人造成生命危险。
对于心脏功能比较弱的人,静电产生的磁场作用轻者可导致胸闷、头晕、气促、焦躁不安,重者可引起心律失常和早搏,加重病情。
静电还能改变脑电位,引起脑神经细胞膜电流传导异常,使人感到疲劳、烦躁、失眠、头痛。
静电在人体周围可以产生大量的阳离子,使皮肤水分减少,进而使皮屑增多,更容易诱发皮肤瘙痒。
此外,静电吸附的大量尘埃中含有多种病毒、细菌等有害物质,人体吸入后会影响健康。
要想对付静电,最好做到以下几点。
做个“湿人”
当空气相对湿度低于35%时,易产生静电,而高于45%时,静电就难以产生。所以防止静电的发生,具体可以做到:
① 室内需保持一定的湿度,常拖地、勤洒水或使用加湿器;
② 梳头前,将梳子浸入水中片刻可以消除静电;
③ 在触摸门把手、水龙头等时,可先摸一下湿毛巾等,将体内的静电“放”出去;
④ 关上电视、离开电脑后,应该马上洗手、洗脸,让皮肤表面的静电释放掉。
“转移大法”
体内积存的静电可通过输出的方式转移掉,如在室内赤脚行走,释放体表积聚的静电;脱衣服后,用手轻轻摸一下墙壁,即可转移静电;在碰车门时,不要用手直接接触,可以先用钥匙尖端去接触门。
消灭静电源
居室内尽可能避免使用化纤地毯、装饰物和塑料质地的饰物;卧室内尽量少摆放电器。
贴身内衣最好选择柔软的棉织品,有利于人体汗液的吸收和散发,容易调节皮肤和内衣之间的微气候环境,减少静电生成;老年人还可以选择丝织内衣,将静电危害降到最低。
饮食中和法
体内静电的积蓄会导致血液pH值偏碱性,所以在饮食上要适当增加含维生素C、A、E的食物以及酸性食物的摄取,如胡萝卜、卷心菜、西红柿可以提高血液的酸度,维持人体正常的电解质平衡。
带鱼、甲鱼既可增加皮肤的弹性和湿度,又能降低血液的黏稠度;香蕉、苹果、猕猴桃等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有抗细胞氧化和保护细胞膜电位正常工作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