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一句俗语:“药食同源”,这句话很直白也很深刻。先民从洪荒中走来,采集食物,日尝百草,其中滋味平和、易于吸收消化的进了厨房,性味偏颇、能补弊救偏的进入了药房。中药有四气五味,四气是寒、热、温、凉,五味是酸、苦、甘、辛、咸。食物与中药一样,也有四气五味,但食物的划分不太严格,一般分为温热、寒凉与平性。
平,是中医治疗的最终目的,也是烹饪食疗的目的。体质偏热者宜吃寒凉性食物,以凉制热,忌吃温热性食物,以免“火上浇油”。体质虚寒者,可吃温热性食物,以温散寒,忌寒凉性食物,以免“雪上加霜”。不过,一家人同在一个屋檐下,如何做到每道菜端出来全家都能吃呢?
首先,食材的寒热偏性可以通过蒸煮来减弱。未加工过的原生食材,偏性是比较明显的,做熟之后,食物的性味就趋于平和了。比如多数水果性质偏凉,蒸熟之后就是平性了。很多年轻妈妈知道,给宝宝喂食苹果、梨子、胡萝卜等果蔬时,先在锅里蒸一下,既绵软可口,又助于消化。脾胃不和、经常腹泻的成人或老人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吃水果。
其次,通过多种食材的调和,能让食物的性质更平和。这个道理与中药配伍的理论有些相似。中药配伍讲究“君臣佐使”,即治病的主要药物要配合一些其他的药物,或起到协同作用,或限制其副作用。烹饪也是如此,不同的食材搭配起来,互相监督、限制,将寒热融为一炉,最后的成品就比较平和了。例如,海鲜多加生姜、苏叶一起烹制。海鲜偏寒,温性的生姜与苏叶可以对抗,而且,生姜与苏叶本身就可以解鱼蟹的毒,吃完不易发生过敏反应。夏季蔬菜多数性凉,炒菜时佐用葱丝、姜丝、辣椒丝等,既能提味,又可以防止过寒伤胃。可见,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烹饪习惯本身就渗透着中医的智慧。
冬日吃五谷滋补润心最养人 上一篇 | 下一篇 冬瓜皮深炒菜,皮浅熬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