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普 > 保健养生 > 四季防病
三伏天要当心“情绪中暑”
发布时间:2010-07-23      来源:《北京日报》
    本周开始正式入伏。今年头伏:7月19日-7月28日;中伏:7月29日-8月7日;末伏:8月8日-8月17日,“桑拿天”的感觉会越来越增强——

  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是三伏天,气温和湿度比夏季平均高0.8℃和5%。全总劳动保护部上周表示,我国已将“中暑”列入了国家法定职业病目录。在一个月的酷夏里,人们除了要注意防止身体中暑外,还要当心“情绪中暑”。

  高温高湿天人易“被激怒”

  人的情绪与外界环境有密切联系,一般来说,低温环境有利于人的精神稳定,盛夏酷暑,人们夜间睡眠缩短,食欲差,进食量少,加上出汗多,体内的钙、镁、磷、钾、钠、锌、铁等电解质代谢发生紊乱,影响了大脑神经系统的功能活动,对心理和情绪产生负面影响。其症状表现往往为情绪烦躁、思维紊乱、爱发脾气、心境低落、行为失常,并固执地重复一些行为行动。心理学上称之为“情绪中暑”,也称“夏季情感障碍症”。

  尤其当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时,天气对人体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影响会明显增强。有的人即使本身所处环境并不热,也会因为看到窗外强烈的光照等而产生烦躁的情绪。

  北京三伏天中,初伏、中伏最热,属于典型的高温高湿气候。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初伏,平均最大相对湿度出现在中伏。当遭遇持续高温闷热时,一些人就会处于“易激怒状态”。有数据显示,在正常人中,约有16%的人会因高温而乱发脾气,约有10%的人会出现情绪、心境和行为异常。

  五类人要当心“情绪中暑”

  造成“情绪中暑”的内因,归根结底是人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差。按照人的个体差异,通常以下五类人更易“情绪中暑”。

  一是长期处于紧张压力下的人。比如一些办公室“白领”,常常加班、饮食不规律,每天面临着还贷、职场竞争等压力。在酷热夏季,一件小事就可能让他们把一直压抑的负面情绪爆发出来。

  二是不善于与人沟通的人。这一类人遇到烦恼事,不善于自我调节处理,也无处倾诉,在令人烦躁不安的“桑拿天”,更容易出现情绪失控。

  三是平时心理承受力脆弱,情绪波动大的人。这个季节他们常会有一些异常表现,如出现打翻热水瓶引起烫伤等意外;上班提不起精神,易激动;情绪低落,不能静心思考;肝火随着气温往上升。

  四是争强好胜者。这一类人个性鲜明,闷热天气,更容易与人发生摩擦,不依不饶、非要分出高低。

  五是患有其他疾病者。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哮喘、厌食症等疾病的人,天气炎热导致旧病复发时,情绪烦躁。“情绪中暑”也可能衍生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等意外。

  开车族易得“阵发型暴怒障碍”

  一项调查表明,约有四成车主会“情绪中暑”,其中又以驾龄5年以下的新手居多。对开车族来说,在连续较长时间的驾驶后,往往处于精神紧张、情绪压抑状态,一旦遇到红灯、拥堵或各种道路违法行为,被压抑的情绪就极易爆发出来。

  他们情绪烦躁时,有的会“焦躁不停乱按喇叭”,有的会“报复违法行为”或“有打人的冲动”,有的会“骂脏话”,还有的会伴随攻击性驾驶行为。司机“情绪中暑”最可怕的后果,就是引发交通事故。

  开车“情绪中暑”,医学上称之为“阵发型暴怒障碍”。有位心理医生说,现在,因开车引发心理障碍的人日益增多,特别是夏天,一些人的情绪波动会特别大。虽然车里都有空调,但司机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呆得过久、内外温差大,很容易产生压抑感,出现烦躁、冲动。

  “情绪中暑”可预防

  随着“伏天”到来,“情绪中暑”的不适症状将会进入高发期,大家应该注意调整情绪,预防“中暑”。

  一、吃好三餐。饮食要清淡,不宜大量进食冰冻食品,以防寒凉伤害脾胃;少吃辛辣食物,多吃一些西瓜、黄瓜、丝瓜、冬瓜、苦瓜和西红柿等,这些都具有解暑清热功能。

  二、保证睡眠。酷暑季节,人体本来就很疲倦,如果晚上睡眠不够,第二天要适当午休。一旦出现睡眠障碍,要及时调节,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少量安眠药。否则时间长了,就容易引起情绪障碍,导致极端心理问题。

  三、尽量减少活动。有专家建议,遇到极端天气,要减少工作量或暂停工作,更不要做剧烈运动,以免造成体能消耗过多。

  四、学会情绪转移。遇到不顺心的事,做几分钟“心情放松操”,多做深呼吸,让自己冷静下来。不要钻牛角尖,少想烦心的事,保持幽默愉快的心情,远离“情绪中暑”。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分享到:

身体渴了什么样  上一篇 | 下一篇  24节气之大暑养生全攻略

 
提交评论
junjian99.com  关注白领健康  专注疑难杂症
关于君健网和医学 - 网络营销中心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隐私权政策
©2005-2015   君健网    湘ICP备130093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