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及其急变机制的研究
发布时间:2009-09-27      来源: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中青年健康的恶性血液病之一,本病的急变又是引起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陈赛娟教授及其研究组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39070411)资助下,深入研究了该疾病中位于第9号染色体的原癌基因c- ABL和第22号染色体BCR基因结构及表达的异常,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1.在国际上首次证明,ph1染色体易位所致的BCR-ABL融合基因,存在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2.在国际上首次克隆了22号染色体,BCR基因第一内含子的两个断裂点丛集区域,分别命名为BCR2(mBCR1)和BCR3(mBCR2)。

  3.在国际上首次提高ALu重复顺序介导的t(9;22)的分子模型。

  该工作及时将这一基础成果直接应用于临床,建立了检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ph1染色体相关白血病三种不同类型融合基因转录本PCR方法,目前已广泛用于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另外此法对于监测骨髓移植后残余白血病的转归也具有重要意义。

  上述研究对于阐明白血病的发病机理具有重要意义,已成为研究人类恶性肿瘤疾病中染色体易位导致原癌基因活化的代表性模型之一,并为进一步应用诱导分化或基因治疗的方法攻克白血病奠定了基础。研究成果已被国内外学者广泛引用,受到学术界的高度评价。

分享到: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简介  上一篇 |下一篇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分型分类

 
提交评论
junjian99.com  关注白领健康  专注疑难杂症
关于君健网和医学 - 网络营销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隐私权政策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198号 ©2005-2015   君健网    湘ICP备130093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