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疾病 > 慢性疾病 > 抑郁症 > 疾病资讯
抑郁症自杀死亡背后是无知
发布时间:2009-07-24      来源:

   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和哈佛大学的一项联合研究表明,抑郁症已经成为中国的第二大疾病,每年有20万人以自杀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而其中70—80%的自杀者患有抑郁症。

    与这组触目惊心的数字不相称的另一组数字是:一项调查显示,某经济较发达的直辖市综合医院的内科医生对抑郁症的识别率仅为17.8%,换言之,80%以上的抑郁障碍被误诊或漏诊,而被识别的患者中仅21.4%得到处理,但也只是使用了一些镇静药物进行治疗,无一例接受抗抑郁药物治疗、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

     也就是说,当死神已经萦绕在患者头上的时候,绝大多数综合科医生和患者都处于茫然无知状态。

     何以出现这种情况?专家认为,是三个“不”把医生和患者引向了诊治抑郁症的误区:第一是不认识,包含两个方面,患者和家属对情绪低沉、内心抑郁等情绪改变不以为然,即使出现了这类问题也想不到是抑郁症;综合科的医生对抑郁症认识有限,往往把心理疾患当作躯体疾病来处理。第二是不正视,受传统观念影响,人们对心理疾患存在偏见,认为精神病患者就是“疯子”,因此,大多数患者对神经精神专科避而远之,极易贻误治疗时机。第三是不会治,患者就诊时,往往通过躯体感受来描述不适,医生和患者都没有意识到疾病的根源来自于神经精神系统,常把失眠、慢性疼痛等症状当成躯体疾病治疗。

     许多人还错误地认为,抑郁症是一种心理疾病,“心病还得用心药”,因此患者只能像电影里演的那样,一次次躺在沙发上,听着心理医生絮絮叨叨地心理疏导,才能获得明显的疗效。

     现代医学告诉我们:抑郁症已不是简单的“闹情绪”,它的发病已有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和脑内某种物质的缺乏或紊乱有关,与基因和遗传因素也有一定的联系,而社会环境的因素只是作为一定的诱因,起到了导火索的作用。因为生物学因素是致病的基础,所以即使没有任何诱因,仅因为一个细小的事件,就可能诱发抑郁症。因此,面对抑郁症,仅仅有心理治疗是不够的,从事抑郁症治疗的临床心理科医生及神经精神科医生,都强调了药物治疗的重要性。

 

分享到:

抑郁的女性小心骨质疏松  上一篇 |下一篇  抑郁症概述

 
提交评论
junjian99.com  关注白领健康  专注疑难杂症
关于君健网和医学 - 网络营销中心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隐私权政策
©2005-2015   君健网    湘ICP备130093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