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普 > 心理健康 > 心灵探秘
老人更需心理关爱
发布时间:2011-01-12 05:24     来源:君健网

    据有关媒体透露,新修订的老年法草案在“精神慰藉”一章中规定,“家庭成员不得在精神上忽视、孤立老年人”,特别强调“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要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 以后子女不“经常”回家看望老人,老人可以诉诸法律,以前这种诉讼法院一般不会受理,但现在法院要立案审理。

    据悉,我国1.67亿老人中,有一半过着“空巢”生活。子女由于工作、学习、结婚等原因而离家后,独守“空巢”的中老年夫妇无人照料,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年轻人走出家门,远离父母在国内外成家立业,形成多数家庭只有父母独守的格局,这种家庭人们形象地称为“空巢”,而留守的父母则称为“空巢”老人。随着60岁以上的老人越来越多,“空巢”老人的心理问题成为一个值得人们关注的社会焦点。

    “空巢”老人的晚年生活会出现一个精神生活的断链区域,造成有些老人得不到全面的照顾和精神慰藉,从而易出现焦虑、抑郁,甚至自杀等心理问题。

    针对这些存在的实际问题,应该从三个方面来着手解决实施。

    第一,作为老年人要善于调整自己。老年人要正确面对自然规律的衰老病变,这是人生的正常现象。要学会放宽心襟,寻找新的生活目标、生活方式和生活乐趣,积极参与社区的各项社会活动,多与儿女沟通,从而避免产生孤独、焦虑、无助和抑郁自卑。

    第二,作为子女要多关心父母,不管父母住在哪儿,都要定时抽时间去看望,经常电话问候,妥善安排老人的衣食住行,更要注重老人的精神关爱,体贴问候、情感沟通。子女常回家看望父母,这是人之常情。子女对父母尽孝,不仅体现在物质方面;关心老人身体健康与心理快乐,尊重老人的权利,同样是孝顺父母的重要内容。可是,许多年轻人往往把赡养老人理解为物质供给,忽视了对老人的“精神赡养”。不可否认,给老人赡养费,聘请保姆照顾老人也是一种孝心,但是金钱与保姆毕竟代替不了亲情。做子女的应尽量多抽时间陪陪父母,承担一些家务劳动,即使在外地工作不能常回家,至少应经常打电话问候或利用节假日探望父母,不能让老人长期忍受空巢之痛。

    第三,社区的服务中心要为老年人的生活实行全社区的统筹安排。要为老年人在精神生活、文化道德修养、娱乐体育、物质生活服务方面建立一个较全面的服务系统。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分享到:

老人多“唠嗑”就会心理健康  上一篇 | 下一篇  听听评书 温历史辨是非

评论 
验证码  
提交
junjian99.com  关注白领健康  专注疑难杂症
关于君健网和医学 - 网络营销中心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隐私权政策
©2005-2015   君健网    湘ICP备130093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