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普 > 药品食品 > 安全用药
“三素一液”使用误区多
发布时间:2011-03-17      来源:

    专家简介

    孙忠实,主任药师,教授,原国家药监局药品评价中心主任。现任国家卫生部全国合理用药监测系统专家,中国非处方药协会专家。
 
    刘又宁,解放军总医院内科教研室主任和呼吸病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

    杨月欣,中国营养学会副秘书长、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研究所营养评价室主任、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营养功能食品评价和方法学研究等。

    发烧不一定要用抗生素

    孙忠实: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三素一液”非常有名,那时的概念是“将抗生素、激素、维生素混合起来静脉输液”,这是当时应付疾病的最常见手段之一,很多不该用的地方也用上了。其中抗生素能杀菌,激素能避免抗生素的不良反应,维生素能够提高机体的抵抗力,输液让药物直接进入血液,是应对感染和发烧的一个“法宝”,不过存在着严重的滥用现象。时至今日,“三素一液”仍是误区最多的药物,我国近一半的药物不良反应是由抗生素引起的。“欣弗事件”就是最好的例子,绝大部分患者都没有必须用克林霉素磷酸酯的适应症,由于不合理使用成了这次事件的“牺牲者”!

    刘又宁:抗生素滥用既有医生的责任,也跟患者用药习惯密不可分,很多人不分青红皂白一发烧就用抗生素。其实引起发烧的原因很多,例如病毒感染,但抗生素对病毒是无效的,滥用反而会破坏身体的微环境,降低抵抗力。应先检查是否有细菌感染再决定用药。而且,不同的细菌感染,该用不同的抗生素,但现在药店就能买到,也给抗生素滥用提供了温床。

    还有些人,买抗生素就像买衣服,要贵的、新的、进口的,一买就是两三种,服用也不规范,结果引起耐药。抗生素耐药在世界范围内都是相当严重的,原来一种抗生素可以用上好几十年,现在最快的不到五年就全部耐药失效了。可另一方面,新的抗生素的研发速度远远跟不上临床使用抗生素失效的速度。照此形势,再过上几十年,不知道还有哪些抗生素可用。

    激素该用则用但需慎用

    孙忠实:与抗生素的“滥用”相比,老百姓对糖皮质激素充满了恐惧。激素能治疗很多疾病,但不良反应也多,患者认识到了激素的不良反应,所以滥用的问题已经改善了很多。

    不过现在的问题是,过于害怕使用,甚至该使用的时候也不敢用,例如哮喘。现在认为,哮喘是由炎症引起的呼吸道痉挛,激素对抑制炎症有确实的疗效。

    刘又宁:如果使用得当,激素是治疗哮喘的最佳选择,与其他药合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效果也很不错。

    目前的激素有吸入式的,主要是局部吸收,药物在肺循环中基本就被代谢完全了,几乎不引起全身的不良反应。而且,吸入式激素的剂量很低,成人的剂量都低于1毫克。只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用药,用后注意漱口以防激素入胃,一般不会有什么问题。

    哮喘患者中有一部分是儿童,家长担心使用激素后,会影响孩子长个儿。但是,如果哮喘长期得不到控制,孩子一样会发育不好,其身心健康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甚至会危及生命,家长需要权衡利弊。

    维生素也是药

    杨月欣:随着西方的“补风”吹到中国,中国人对西方的药品养生越学越盛,前几年是中国人对维生素最“狂热”的时候。如今中国人对维生素的知识了解得更全面,对其接受程度趋向于理性了,不过仍有一些误区。

    误区一:复合维生素更划算。有人觉得,花30块钱买一盒钙片,跟同样价格的复合维生素比显得不划算。其实不然,第一,不同年龄段的人对维生素的要求是不同的,例如婴儿,如果不小心摄入脂溶性维生素,就容易中毒;第二,应该“对症下药”,如果缺铁,那补铁就够了,没必要三四十种一起吃。

    误区二:多吃有益。维生素补充的剂量需要控制,多吃不但对身体没有帮助,反而会造成人体的需要与日俱增,即通常说的“耐受”问题,甚至维生素中毒,所以不建议过多地摄入。

    误区三:越贵越好。挑选大厂家的品牌,安全性自然高,不过价钱也会比较贵。再加上添加了很多改善口味的辅料,精致的包装、瓶盖等,也会在无形中增加成本。其实,最重要的是看疗效。

    输液最容易出事

    孙忠实:我国输液量很大也与患者的心态有关。孩子生病,家长为了好得快、保险,就要求输液;白领工作忙,也要求输液,但大家都忽略了风险。实际上,静脉用药安全方面的要求很高,真正发生不良反应的多为静脉给药。静脉用药直接进入血液,药物被全部吸收分布全身,一旦有问题将直接损害肝、肾。2007年,头孢曲松钠与含钙注射液同用导致的新生儿死亡事件,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刘又宁:很多口服抗生素的效果很好,90%能入血,安全便宜,还很方便,对于轻中度感染来说,完全能代替注射剂型。所以,能口服的尽量不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的尽量不静脉给药。

分享到:

滥用中药小心中毒  上一篇 | 下一篇  处方药变身OTC 用药更要“小心”

 
提交评论
junjian99.com  关注白领健康  专注疑难杂症
关于君健网和医学 - 网络营销中心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隐私权政策
©2005-2015   君健网    湘ICP备130093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