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病报告2013》称,在中国每年大约35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病,每10秒钟就有1人死于心血管病。而治疗冠心病目前较好的方法是在心脏动脉中置入支架撑开狭窄的血管。那么问题来了,心脏支架是进口的还是国产的好?国产支架真的不如进口支架有优势么?
数据支撑不够
“价格更占优势的国产支架对付疾病也能游刃有余。”这一点在采访中得到几位心血管专家的一致肯定。
心脏支架进入我国比较晚。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晚期,心脏介入支架手术才开始进入我国。当时,支架全部是进口产品,每个价格差不多4万元,加上手术费用,做一个支架基本要花费6万~8万元。1999年,我国自行研制的支架成功上市,每个1万元左右的国产支架,打破了进口支架的垄断。
“目前技术发展很快,国产支架与进口支架实际疗效已经没有太大差别,在我们医院一半以上患者选用的是国产支架。”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李建平对国产心脏支架的质量颇有信心,他表示,就多年临床实践来看,国产心脏支架在使患者血管不再狭窄、保持通畅这方面效果不错,出问题概率低,患者术后预后也很好,而且也相对物美价廉,在不报销的情况下,进口心脏支架大约两万元一个,国产支架一万出头。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钱菊英也表示:“从临床使用和病人随访情况看,国产心脏药物洗脱支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还是非常好的。而且国产药物洗脱支架是在进口药物支架推出第一代后才问世,一般来说,每一代都会对上一代的缺点进行改善,性能不会比老的进口支架差。但很少有大规模的临床研究直接头对头比较过国产支架和进口支架,也就缺乏一定的数据支撑。不过从一些大规模临床研究来看,植入国产药物洗脱支架后再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并不比文献报道的植入进口药物支架后的发生率高。事实上,在安全性方面,国产药物洗脱支架较第一代的进口药物支架做得还更好。”
很多人认为进口支架更好,可能是由于进口产品有效性实验和研究比较多,看起来更有说服力,而国产支架的研究报告却很少能展示在公众眼前。
李建平主任称,实际上国产心脏支架在药监局批准上市前也要做大量临床实验来证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而后才能上市。尽管与进口支架相比,国产支架的临床研究数据相对较少,但从已有的研究数据及临床应用经验来看,国产支架也都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认知有待提高
在支架的选择上,网络上典型的看法是:“选进口的。先不讲别的,起码放心!钱是小事。”“果断进口,国产的我觉得质量不过关。”
也有相对客观的:“国产和进口差不多。具体要看病变的部位,国人仿制水平很好,效果基本差不多,但是碰到极端情况,进口支架比国产的好一点。”
国产产品在技术上确实给国人相对较弱的刻板印象,如果对某些产品不太了解,人们很容易倾向于选择进口商品。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成人外科中心副主任医师孙宏涛对此评价:“在一些技艺方面,比如心脏瓣膜、大血管支架等确实进口产品更好,但是据我所知,国产心脏支架近些年技术进步也比较大,已经能够达到临床使用需求。”
医生的专业意见要遵从
事实上,选择支架时除了国产还是进口,专业人士考虑的因素首先是疗效。
钱菊英主任表示,选择支架,即便对价格不敏感,也不必先盯着国产或者进口看,而要考虑患处血管大小以及是否扭曲、支架通过的能力等因素,再根据分支血管的保护等因素来选择不同型号和品牌的支架,而这些都要靠医生的专业判断。
钱菊英主任认为,国家药监总局对支架的管理实际上已经很严格,而从业者也有了规范化的诊疗培训标准,比如2007年国家卫计委发布了《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对心血管支架手术进行了规范化的规定,实质上减小了医生随意使用支架的可能性,选什么支架,还得根据病种和病情。
前不久,在推进国产医疗设备发展应用会议上,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指出,要大力倡导卫生计生机构使用国产医疗设备,重点推动三级甲等医院应用国产设备。很多国产医疗设备在质量上并不比进口设备差,推动国产设备发展,也需要患者和家属的更多了解、更多信心。
心脏支架发展之路(相关链接)
1977年,德国医生Andreas Gruentzig在瑞士苏黎世大学进行首例介入治疗,成功完成世界第一例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因此被称为“介入心脏病学之父”。1986年,Jacques Puel和Ulrich Sigwart置入人类第一例冠脉内支架,利用支架介入治疗冠心病的历史自此开始,心脏支架进入了飞速发展时期:
第一代:单纯球囊扩张——指经皮穿刺周围动脉将带球囊的导管送入冠状动脉到达狭窄节段,扩张球囊使狭窄管腔扩大,但动脉再狭窄率较高。
第二代:金属裸支架——金属丝网状管,材料多为不锈钢或合金,安全性和有效性更高,但动脉再狭窄率也较高。
第三代:金属药物支架——在金属裸支架表面涂上防止血管过度增生的药物,大大降低了动脉再狭窄的发生率,价格也高于金属裸支架。
第四代:生物可降解支架——2008年,英国皇家布朗普顿医院的Carlo Di Mario教授等人发起了一项针对可降解支架研究的试验,2012年,完全生物可降解支架正式在欧洲等地上市。生物可降解支架在人体内两年后溶解,动脉再狭窄率低。
女子发烧吃2片抗生素 致全身皮肤脱... 上一篇 | 下一篇 护肤品是个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