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医讯 > 百姓话题
医师多点执业遭冷遇面临诸多困境 政策尚需完善
发布时间:2011-09-01 03:47     来源:君健网

 “走穴”依旧盛行——

  医生身份是“单位人”,而不是“社会人”,这是自由流动的最大障碍

  虽然多点执业遭到冷遇,但医生“走穴”的暗流依旧汹涌。各地大医院的名医,特别是好的手术医生,在所属单位之外行医,早已成为公开的秘密。

  半年前,河北省衡水市某中学教师小蕾的父亲患了胃癌。经她要求,该市一家医院从省医院请来大牌医生做手术。手术费用总计3.6万元,目前老人恢复较好。

  “如果我和爱人陪父亲去北京看病,3个人坐火车路费来回约500元,住旅馆每天200元,什么时候能挂上专家号甚至住上院呢?只有等,而等待就意味着花钱。”小蕾认为,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上专家,是件“三赢”的好事:对医生来说,带来更多报酬;对患者而言,得到专家诊疗,并节省医疗费用;对于邀请方医疗机构,留住了患者,学习了技术,也增加了收入。

  据了解,2005年卫生部发布《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暂行规定》,许多专家据此经所在医院批准,以“外出会诊”的形式,进行实际意义上的多点执业,只不过是随机的,不是固定的。而更多的“周末门诊”、“飞行手术”等“地下走穴”现象,已成为行业潜规则。北京市卫生局医政处的调查显示,北京12家民营医院中,有174名来自北京各医院的医生。

  2010年11月15日,“超女王贝整容致死”事件再次暴露了这种院外“接活”的隐患。经查,王贝的主刀医生汪良明在广州注册行医资格,却在武汉行医一年多。

  医疗工作是有组织的、连续性的行为,会诊的方式打断了这种组织性和连续性,往往是医生看完病、做完手术就走,患者后期的治疗与观察难以得到保障。

  专家指出,我国医生身份是“单位人”,而不是“社会人”,这是自由流动的最大障碍。只有让医生逐渐由“单位人”过渡到“社会人”,才能使多点执业政策落到实处。

  “医师多点执业是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的做法。”北京华景齿科负责人贺周介绍,在一些发达国家,医生是自由职业者,取得行医资格并经过申请后,可在多家医院流动执业。医生与医院不是雇佣关系,而是协作关系。

  “除了急病需要去医院急诊外,美国人看病一般都找自己的家庭医生。”贺周举例说,病人腹痛,家庭医生初步诊断后,开单子让病人去医院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家庭医生如果认为是胃病,会推荐胃病专科大夫。如需手术,该专科大夫将在其协作医院给病人做。这种制度安排,有利于释放优秀医生的生产力,病人直接找医生,没必要集中跑到大医院。

  美国麻省卫生福利部高级研究员、中欧商学院和上海财大兼职教授蔡江南认为,专家若能够在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之间流动,一定程度上可以化解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带来的看病难问题。

  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邓小虹表示,该局将开展专项检查,督促院外兼职医师尽快申办多点执业注册,否则将按照非法行医惩处。

分享到:

中国基本医保覆盖逾12亿  上一篇 | 下一篇  全新居民健康卡呼之欲出

评论 
验证码  
提交
junjian99.com  关注白领健康  专注疑难杂症
关于君健网和医学 - 网络营销中心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隐私权政策
©2005-2015   君健网    湘ICP备130093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