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月25日全国第26个预防接种宣传日,记者从北京市卫生局获悉,免疫接种是传染病预防控制策略中最经济、最有效、最方便的手段。北京早在1978年就在全国率先按照国家提出的免疫规划方针,将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糖丸),百白破三联疫苗、麻疹疫苗纳入到了免疫规划。在此基础上,将流脑疫苗、乙脑疫苗纳入了免疫规划,之后的三十多年中,北京市委、北京市政府不断加大免疫规划工作力度,截至2007年底,北京的免疫规划疫苗就达到了13种,目前,北京免疫规划疫苗已达到可以预防17种传染病。成为全国免疫规划疫苗种类最多、第一个全面落实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的省市。据统计,北京每年接受预防接种的人数已超过1000万人次,已连续26年无脊髓灰质炎野毒病例发生,连续16年无白喉发生。
2009年北京市又率先成为全国第一个全面实现免疫工作信息化和实现儿童异地接种的省市,全市16个区县中有569家免疫预防接种门诊全部实现了儿童免疫预防接种信息计算机联网。
为保障北京疫苗安全接种,每年北京市政府还拨付专项资金用于加强疫苗接种门诊建设和改善疫苗接种的冷链系统。2008年在全国率先实行专业物流配送公司配送疫苗至接种门诊;2009年为基层人员配备专用冷藏包,保障临时接种场所疫苗安全;2010年分批对全市各接种门诊冷链设备进行更新。
据统计,北京每年接受预防接种的人数已超过1000万人次。预防接种工作的开展,不仅有效地保护了市民的健康,也大大降低了北京市传染病的发病率,提高了本市居民的期望寿命。至2010年,北京市已连续26年无脊髓灰质炎野毒病例发生,连续16年无白喉发生。麻疹、百日咳、新生儿破伤风、乙脑、流脑等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均已降到历史最低水平。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末随着乙肝疫苗逐步纳入免疫规划,北京市乙肝表面抗原流行率和乙肝发病率都呈现明显下降趋势;据2006年的调查显示,北京市人群中乙肝表面抗原流行率已经由1992年的5.76%下降到了3.02%。15岁以下儿童的乙肝表面抗原流行率已达到1%以下。提前达到了卫生部在《2006-2010年全国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中提出的:到2010年全国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降至1%以下的远景目标。依此推算,自1993年至今,北京市至少有约45万人因接种乙肝疫苗而免于乙肝病毒的感染,约11万人避免成为乙型肝炎患者,由此所节约的直接医疗费用大约在14亿人民币左右。与此同时,北京市死因顺位统计资料也显示,目前,北京市传染病的死因顺位已由解放初的第一位,下降到了现在的第十位,死因构成也由原来的30%下降到了1%以下。
此外,为了充分体现大首都,大北京的意识,北京市委、北京市政府还专门针对流动人口提出了“同样权利,同样的健康,提供更多的免疫服务”的服务宗旨,大力推动流动人群免疫预防接种工作。自2001年以来,北京市已连续10年开展大规模学龄前流动儿童强化查漏补种工作,累计调查2394915名外来儿童,补种292232名脊灰漏种儿童、19892名乙肝疫苗零剂次儿童、27956名白百破疫苗零剂次儿童、44088名麻疹疫苗儿童、39248名乙脑疫苗零剂次儿童、50211名流脑疫苗零剂次儿童。2004年至2010年,连续7年在外来务工人员中开展麻疹、流脑疫苗的免费预防接种工作,累计为外来务工人员接种流脑疫苗1945163人次,麻疹疫苗2006936人次。这些工作不仅有力的保障了外来务工人员的身体健康,还及时地把北京市委、北京市政府的关爱传递给了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对有效维护首都公共卫生安全,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公众急救技能培训亟待普及 上一篇 | 下一篇 健康医学与个体化诊疗研讨会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