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普 > 家庭医生 > 家庭护理
微血管压迫学说是如何认识三叉神经痛的
发布时间:2013-07-03      来源:

  早在20世纪20年代,Cushing(库兴)就提出过:原因不明的脑神经麻痹或疼痛,都可能是在脑干附近有动静脉畸形或动脉瘤压迫引起的,而最常见的压迫血管是颅后窝底的基底动脉或小脑上动脉。

  到20世纪60年代,Dandy(丹地)在颅后凹手术时发现,半数以上有三叉神经痛症状的患者,探查三叉神经根区时,在三叉神经根周围常存在有血管与神经的接触或压迫征象,所以提出了三叉神经痛与血管接触压迫有关的论点。其理由是:在三叉神经根区的异常血管对三叉神经的持续性搏动性的冲击,是导致三叉神经痛的根源,后来这一观点为大多数学者所接受。

  异常的血管对三叉神经根部发生的压迫,牵引或推挤,长期作用导致三叉神经根局部的损伤,三叉神经纤维发生了局灶性脱髓鞘改变,造成其纤维传导通路发生短路混淆现象,这种短路就使传出冲动变成传入性,也可反之传导。当其异常传导冲动传导量累积到神经元痛觉的“阈值”,血管搏动压迫性刺激就引发三叉神经痛的发作。

分享到:

癫痫发作学说是如何认识三叉神经痛...  上一篇 | 下一篇  哪些头面部痛易误诊为三叉神经痛?

 
提交评论
junjian99.com  关注白领健康  专注疑难杂症
关于君健网和医学 - 网络营销中心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隐私权政策
©2005-2015   君健网    湘ICP备130093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