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噪声导致的听力残疾有明显上升趋势。此外,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大规模开展的城乡建设以及激增的机械化生产设备、交通工具和个人电子产品等使噪声污染风险不断加大。因此,今年3月3日第十三次全国爱耳日活动主题确定为“减少噪声,保护听力”,以提高全社会对爱耳护耳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推动广大群众养成健康用耳习惯,自觉减少噪声影响,保护听力健康。
何谓噪声?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是您不需要的声音,都可以视为噪声;一般对引起听力损害的声音才称为噪声。短暂的强噪声和长期持续的噪声暴露都会引起耳聋,这种耳聋称为噪声性耳聋。如节假日燃放鞭炮声、炮声、舰艇轮机声、坦克声、机枪声、飞机起降声、卡拉OK声和迪斯科音乐声等强噪声,可能接触一次便会引起听力损害。纺织机器声、随身听音乐声、电脑主机轰鸣声、电话及手机铃声等的长期持续接触,会缓慢引起听力损害,本人可能并无觉察。因此,减少周围噪声、保护听力,应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如何早期发现噪声性耳聋?噪声性耳聋早期并无明显症状,听力水平在言语频率500~2000Hz时,对语言交流的影响不大,本人一般也不会察觉,听力检查时可有单个频率听力下降,就是在4000Hz特征性呈现“V”型切迹。随着病变的进展,各频率听力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因此,在噪声环境中生活和工作者,应该定期进行听力检查,争取早发现、早处理,避免听力进一步下降;对噪声敏感而短期内听力下降明显者,有条件的话最好调整工作环境。如果没有从事明显的噪声工作,但是如果在嘈杂的地方总是觉得听别人说话的声音小,或者总是分辨不清对方说话的内容时,一定要注意是否有轻度的听力下降,建议到专业的耳科或听力中心进行详细的听力检查。如果早期发现,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减缓听力下降。
生活在现代化的工业社会里,我们不可能完全避免噪声,但是我们可以做好个人防护,从事有噪声作业时,配备耳塞、耳罩、防声帽等防护用具,并做到正确使用,使噪声到达耳朵的强度降低而不至于损害听力。对于各种娱乐噪声和手机铃声,只要做到使用频率少、音量小,是可以避免引起听力损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