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普 > 健康老人 > 老人生活
解读婆媳关系中的“婆婆视角”
发布时间:2013-01-10      来源:

    在婆媳关系中,为何婆婆总是处于“厉害”的一方,对媳妇不假辞色呢?专家认为,这一现象反而是由于健康的母子关系所导致的,这种说法有没有依据呢?看来,如何处理婆媳关系,还要对婆婆的心态有所掌握,才能拿捏好婆媳之间的那层关系。

  到底是什么因素使得婆婆有这样的心理定势?认为儿子结婚便离母亲远了,如同失去了爱子般的痛苦?影响“婆媳关系”的核心要素是什么?

  从心理的角度看,“健康的母子关系”是导致“婆媳关系”问题的关键。

  如果依照发展心理学的观点,健康的母子关系要经历“二次分离”。第一次分离是“孩子的分娩”。女人最感到幸福的时候是知道怀孕的那一刻,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让女人经历里从女孩到女人的转化过程。孩子在母亲的肚子里时和母亲是完整如一的,在孩子生产到人间并逐步由生理的发育到心理的发展,孩子的“自我意识”在渐次的萌芽、增长,并出现两次“反叛期”。这是母亲和孩子的“第一次分离”。“第一次分离”的结果是孩子由纯然的对母亲的依赖到自己独立的探索世界,尽可能的摆脱母亲的干预而独立自主。

  第一次分离如果成功的话,对母亲和孩子都是双赢的:母亲除了对孩子尽必要的照顾之责外,把生命的重心放在自己身上,依然的追寻自己的情感、事业及成长;孩子则可以自由的发展自己。假若,“第一次分离”不成功,就会导致母子的“情感依恋”及“互赖”的现象。

  尤其是母亲本人的心理不成熟或情感遭受挫折,如离婚单亲、老公背叛、家庭意外事件等,都可能造成母亲把生命的重心放在孩子身上,全神贯注着孩子的每个动向。这样的母亲情感失衡,过多的“爱”孩子,从而对孩子施加了更多的压力和期许。孩子也会很痛苦,面对一个“完美的”、“严厉的”母亲,也容易发展出“依恋型人格”或“畏缩型人格”——躺在母亲的怀里不想长大或长不大。

  “第一次分离”为孩子的“第二次分离”——结婚成家埋下了伏笔。如果说第一次的分离不成功,孩子结婚后(从恋爱开始),母亲便有被孩子遗弃的感觉,孩子也会产生“新婚焦虑症”——不适应婚姻生活,甚至在潜意识里期待妻子既是“太太”又有“妈妈的感觉”。

  这是很危险的信号!母亲想回到从前儿子只对她一人依恋的局面,而现实不许可,母亲的行为出现“退化现象”——情绪多变、敏感、脆弱等。其实,母亲“行为退化”的心理需要是“儿子的关注”。

  可见,在如何处理婆媳关系的问题中,儿子的作用至关重要,这不仅仅媳妇和婆婆的问题,更是一个“三角关系”。把握好母亲对儿子的依恋和包容心,在处理婆媳关系时,儿子也适当发挥自己的作用,做好“仲裁人”,让自己的家庭保持温馨和谐。

分享到:

做个好媳妇  上一篇 | 下一篇  老人要远离意外纠纷伤害

 
提交评论
junjian99.com  关注白领健康  专注疑难杂症
关于君健网和医学 - 网络营销中心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隐私权政策
©2005-2015   君健网    湘ICP备130093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