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普 > 健康老人 > 老人保健
老年血管迷走性晕厥有啥特点
发布时间:2010-11-02      来源:互联网

  血管迷走性晕厥多见于学龄前儿童,由于老年人各种反射不敏感,故传统观念认为老年人群中发生血管迷走性晕厥较为少见。然而,随着直立倾斜试验的广泛开展,越来越多的老年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被确诊,提示该病在老年人中并不少见。

  资料还显示,老年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发病率约为6%~10%,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在70~79岁不明原因晕厥中约有25%为血管迷走性晕厥;80~89岁老年人中血管迷走性晕厥占20%。由此可见,血管迷走性晕厥并非儿童“专利”,也是老年人的一种常见晕厥类型,需要引起关注并了解其特点,以便及时发现,积极防治。

  受诱因影响而发病  

  血管迷走性晕厥是最常见的晕厥类型之一。由于长时间站立、疼痛、恐惧、过度疲劳等因素激发迷走神经活性,引起异常心动过缓、全身小血管扩张,静脉回流减少,血压迅速下降而致脑供血急剧减少,造成突发晕厥、意识丧失。此类晕厥发作时间短暂,一般在患者倒地后数秒意识即可自行恢复,不伴有神经缺损。

  老年人行动不便,体质减弱,加之心血管疾病增多和生活质量下降,使得老年人容易出现疲劳、恐惧、压力和疼痛等诱发因素。同时由于老年人的迷走神经调节功能差且不稳定,迷走神经活性忽高忽低,因而容易在诱因作用下发病。临床观察发现,患者在发病前往往有明显的诱因可查。

  症状不典型,合并症多  

  老年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症状多不典型,从症状开始至晕厥发作的时间较短,使得患者缺乏心理上和行动上的准备,一旦发病令人措手不及。临床资料表明,约有1/3的老年患者在发病前无任何前驱症状。由于突然晕厥摔倒,所以患者往往容易受到外伤。

  此外,老年人在晕厥发作后恢复较慢,可因持续的脑供血不足,增加短暂脑缺血发作(TIA)和脑梗死的风险,使老年患者合并症明显增多。

  药效较差,预防为先  

  常规用于血管迷走性晕厥治疗的药物有β受体阻滞剂、甲氧胺福林、糖皮质激素等,但其对老年患者的疗效并不理想,而且可能与患者正在服用的某些药物相互作用。因此,对于血管迷走性晕厥,老年患者应以预防为主。

  例如,改善生活方式,尽量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停用一切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的药物;多喝水,保证充分睡眠,夜间起床时动作要缓慢等。

  一旦老年人出现如头晕眼花、四肢乏力、冷汗、苍白等晕厥前驱症状时,应立刻平卧,以防晕厥,避免摔倒、受伤。

  发作频繁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甲氧胺福林5mg,每日2次,必要时加用氟氢可的松0.1mg,每日1次。服药1年左右,患者若没有再出现症状便可以逐渐停药。

  预后较差,复发率高  

  尽管老年血管迷走性晕厥发作后多数患者能够自行恢复,但恢复缓慢且复发率高。常在一段时间内多次反复发作,大大增加受伤机会,并有可能成为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引发TIA或脑梗死,增加患者死亡率,故老年血管迷走性晕厥的预后较差,必须早防早治。

分享到:

老人,养生乱象下的“重灾区”  上一篇 | 下一篇  老人退休后如何安度晚年

 
提交评论
junjian99.com  关注白领健康  专注疑难杂症
关于君健网和医学 - 网络营销中心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隐私权政策
©2005-2015   君健网    湘ICP备130093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