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普 > 健康老人 > 老人保健
慢性脑供血不足 悄悄伤害中老年人
发布时间:2010-09-03      来源:互联网

生活中,有很多人特别是中老年人经常反复出现头晕、头昏重、头痛等症状,且有心烦、耳鸣、急躁易怒、失眠多梦、注意力不集中、健忘等情况发生,研究表明,这些大多是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结果。慢性脑供血不足是脑卒中、痴呆等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被称为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隐形杀手”。

2/3中老年人脑供血不足

51岁的阮女士两年前体检发现有高血压,开始服降压药,但因为工作忙,服用药物不规则,近半年来,总是感觉头晕、乏力等,做什么事情总是力不从心,工作效率较之前明显下降,更糟的是总健忘。她到医院做了一系列检查,结果诊断为脑供血不足。

慢性脑供血不足是大脑的慢性、持续广泛的供血减少,引发脑部缺血缺氧而出现一系列脑部功能障碍临床表现的疾病。据统计,中老年人群中有2/3的人有不同程度的慢性脑供血不足。慢性脑供血不足不及时治疗,引起痴呆和脑梗死的可能性远高于普通人群。

年龄增长,脑供血减少

一般来讲,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的血液供应会逐渐减少,再加上中老年人的脑组织对缺血的耐受性相对较低,因此只要供血发生轻微的变化,就会明显影响脑血流量,从而导致慢性脑供血不足的发生。

导致慢性脑供血不足的发生有多种因素,首先为血管因素。任何原因引起给大脑供血的动脉血管的管径变小或管壁变硬等,都可以导致慢性脑供血不足的发生。在这些原因中,最主要的是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肥胖、吸烟、饮酒等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另外还有动脉炎、动脉狭窄等。其次,大脑的血流量和血压的高低直接有关,血压过高或过低都会因大脑的血流量减少而不能确保脑组织的正常供血。此外,血黏度增高也是使大脑供血减少的重要因素之一。高脂血症、血小板增多症、高血压、糖尿病,尼古丁、酒精刺激等都可以使血液粘稠度增加。

早期治疗可防脑梗发生

慢性脑供血不足病程较长,很多患者检查完头颅CT或核磁共振检查无异常时就认为没事了。其实慢性脑供血不足是动脉粥样硬化过程的一个阶段,在这一阶段如积极有效地治疗有可能阻止脑梗死的发生,减少其发病率。因此患者应该在神经内科专业医师指导下监测各种危险因素,如通过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斑块、狭窄率等判断中风危险程度。综合分析所有危险因素后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防止脑梗死的发生。

慢性脑供血不足在早期是可逆的,治疗方面应针对不同的病因,选择不同的防治方案。药物治疗主要为改善脑循环、去除危险因子。如今随着介入手术的普及,对于引起慢性脑供血不足的颅内动脉狭窄,可采用脑动脉狭窄支架成型术;对颈动脉狭窄引起的慢性脑供血不足,可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患者还可采用高压氧治疗,高频、超声波等理疗,推拿疗法、运动疗法等。

分享到:

老年人出现心动过缓怎么办  上一篇 | 下一篇  老人自查脉搏警惕异常变化

 
提交评论
junjian99.com  关注白领健康  专注疑难杂症
关于君健网和医学 - 网络营销中心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隐私权政策
©2005-2015   君健网    湘ICP备130093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