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带回来的许多物种中,就有“大蒜”。晋惠帝逃难时,就曾从民间取大蒜佐饭。
食蒜之风在唐代非常流行,好蒜者触处可见。《广五行记》载:“唐咸亨四年,洛州司户唐望之冬集计至五品,进止未出间,有僧来觅,……曰:‘贫道出家人,得饮食亦少,以公名故相记,能设一鲙否?’司户欣然。既处置此鱼,此僧云:‘看有蒜否?’家人云:‘蒜尽,得买。’僧云:‘蒜即尽,不可更往。’苦留不可。”这僧人本自讨鱼吃,却因为无蒜佐料,就不肯吃鱼。由此可见大蒜在当时人心目中的地位。
宋人食蒜,烹制方法更多。浦江吴氏《中馈录》中就介绍了蒜瓜、蒜苗干、做蒜苗方、蒜冬瓜等4种食蒜法。
元代明代时,人们更是巧思出新,锦上添花。如明人高濂《饮馔服食笺》记载了“蒜梅”的做法:“青硬梅子二斤,大蒜一斤,或囊剥净,炒盐三两,酌量水煎汤,停冷浸之。候五十日后卤水将变色,倾出再煎,其水停冷浸之,入瓶。至七月后食。梅无酸味,蒜无荤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