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代咸丰六年丙辰春闱期间,流传着一个半枝人参夺得了状元的故事。
翁同龢是当朝大学士翁心存的第三个儿子,他的两个哥哥分别任安徽巡抚和湖北巡抚,可谓是出身名门。翁同龢天资聪慧,勤奋好学,中了举人,他的书法更是非同一般。而孙毓汶是协办大学士济宁孙玉庭的孙子,浙江巡抚孙善宝的侄子,户部尚书孙瑞珍的儿子,道光二十四年(1844)状元孙毓溎的弟弟。他也是不借门荫,由秀才而贡生而乡试中式,步步上升,再加上书法也是冠绝一时。
如果说翁家夺魁心切,意图为其家族锦上添花;而孙家虚荣更切,更是想让孙毓汶独占鳌头,与孙毓溎成为兄弟状元,留下科名佳话。
按照大清惯例,殿试前夕,参加殿试的贡士,如果住家离殿庭稍远的,都要借宿朝门附近亲友家里,以便第二天清早能及时进入隆宗门。
那时,孙家宅第就在皇城附近,占了地利;而翁家则比较远些。当晚,孙家很大方地邀请翁同龢到他家吃饭留宿。孙毓汶的父亲孙瑞珍以父执世谊,殷勤款待了他。席间,频频劝酒,絮絮畅谈,宾主非常欢洽。席散后,孙尚书又邀请翁同龢到他的书斋里,把殿试一切规矩,不厌其烦地一一指点,直到深夜;翁同龢对前辈的指点甚是感激。但是此时,他已有倦意,加上不胜酒力,两眼困倦,孙尚书才促其就寝。
而孙毓汶则早早散席去睡觉了,翁同龢还不知道,以为会和孙毓汶一起住宿,等了好些时候,还不见他来,已觉不支,朦胧间就和衣而睡。谁知,睡不到一刻,庭前突然爆竹声大作,接连不断,终夕不能成寐。熬到了天良至寅刻,就要起身入朝了,翁同龢觉着困顿至极,气力俱乏。
考试中,翁同龢刚开始还能抖擞精神,写好了草稿。可是到了执笔誊抄时,已经没了精神,坐在地下,摇摇欲坠,心想坏了,这次状元必让孙毓汶抢去无疑。他心里那个急呀!突然,翁同龢猛记起临来时,父亲给了他的两枝老山人参,藏在卷带里。这时,翁同龢死马当活马医,急忙找了出来,折下半枝,填入嘴中咀嚼起来。不一会,就觉精气流贯,神志奋发。于是,他振笔直书,手不停挥,一气到底,按时交了卷。
考试结果出来后,翁同龢第一,授修撰;孙毓汶第二,授编修。
事后,翁同龢才想起孙家的款待过程,始悟当日孙家留饭留宿之意,原来如此!幸亏老父亲更胜一筹,这半枝老山人参助他抡元夺魁。后来人们就称翁同龢为“人参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