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绍武(1907-2004),山西省太原市中医研究所主任医师,山西省中医学会理事,三部六病学说创始人,全国首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真正特立杰出的人,决不屑走人家已走过的旧路。
刘绍武说过:“学术无古今、无中外、无你我,以是者为是,非者为非,永远以先进代替落后”。“学术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应该不分古今、中外、你我,以是者为是,非者为非,永远以先进代替落后。治学就要博采众长、兼容并蓄、常新常进,前不同于古人,自古人来,而能发展古人;后不同于来者,向来者去,而能启迪来者。”
刘绍武是我的恩师,我1973年拜于刘门,我的家庭、妻儿和先父皆受刘绍武大恩,永志难忘。刘绍武毕生钻研《灵枢》、《素问》、《伤寒》、《金匮》,旁触历代百家,纵观现代医学。素重哲理之识,更好文史艺术,对自然科学等边缘学科亦广泛涉猎,而且博闻强记,能对许多典籍、医文、中外哲学著作大段大段地背诵,尤其对《伤寒杂病论》更是熟稔,无论何时、何地,无论斯书的哪一句、哪一段、哪一证、哪一方、哪一药,都能随口而出,可谓“倒背如流”。对中医、中西医结合及与哲学的结合,都有其精要、深邃、独到的认识。
刘绍武毕生不事浮华,俭朴、和善,做事做人,脚踏实地。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刘绍武的学说日益被国内学术界所认识,经过不断完善,刘绍武的“三部六病”体系日臻成熟。刘绍武对中医传统经典《伤寒杂病论》的研究,自出机杼,独创新说。其结合现代医学理论,对人体概而分之,对疾病括而类之,升华和充实了《伤寒杂病论》的学说,且按此体系,进行了立纲、正误、补阙。中西合参的比对、梳理和归类,运用系统论、唯物辩证法的观念,对中医辨证的规范化、论治的规律化和剂型的规格化做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实施定证、定方、定疗程的原则,将中药按一定的制剂配伍使用,开辟了中药制剂规格化的先河,结合近百年来新的疾病谱,切实地解决临床疑难杂证的认识和创立了许多有效的治疗方药。
用经方应讲求整体辨证,经方之难精,由来尚矣。经方用于临床,只有施用得当,才能效如桴鼓。有些人用经方效果不好,便谓“古方不能治今病”、“汉代人的体质与今人有别,且环境气候也变化了,不能用汉代的方治疗今人之病”,此为未理解经方之内涵。经方不加减,固守一方而无变化,都似不对,而应根据症状变化进行加减。中医治病有无疗效就是看方证是否对应,辨证是否准确,加减是否得当。其实,经方的方证相应说,实质也是强调辨证的整体观念,方必须与证相应,证以方名,方以证立,方随证转。临床上重视抓主证,但更要注重患者的整体状况予以辨证,有是证则用是药,无是证则去是药,不可顾此失彼、一叶遮目矣。
刘绍武是2004年在海口家中逝世的。刘绍武是个虔诚的天主教徒,在世时偶向我辈言其信教的获益。一生患病总是以中药自疗,直到最后,亦未入医院插管输液抢救。刘绍武的骨灰,是在阴霾的一天早上在故里安葬的,当时四方的送殡人很多,入土的时候,先是小雨,风潇雨晦,后是倾盆如注,平地如渠,天公亦恸!一代哲人,魂归故里,刘绍武今已逝11载矣,碧空高洁,叹水东流,值此清明,木叶流泪,戚戚凄凄,挚殇酒满,哀哉!祈祝刘绍武,慈息安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