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普 > 中医讲堂 > 中医辩治
低血压的中医治疗
发布时间:2009-10-30      来源:

    低血压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疾病,是指成年人的收缩压低于90mmHg (12千帕),舒张压低于60mmHg(8千帕);65岁以上的老人低于95/60mmHg(12.7/8千帕)。

▲作者系湖南省中医院 医学硕士 刘叶辉 

    一般所说的低血压是指慢性持续性低血压,不包括休克及心脑血管疾病继发的低血压。如果低血压与体位、体质有关,便称为体位性低血压或体质性低血压。通常认为,站立后收缩压较平卧位时下降2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下降10毫米汞柱,即为体位性低血压,常伴头昏、视物模糊、乏力、共济失调,甚至晕厥,多见于体质瘦弱的人及脑力劳动者。体质性低血压往往与家庭遗传有关,大多无明显自觉症状,常常在体检时才被发现,也有少数病人有轻度头昏、乏力、心慌等症状。低血压状况可长期持续存在,但各项理化检查都没有发现其他异常,常见于较消瘦的成年女性,一般不会有明显的症状。患体质性低血压的人较多,一般对身体并无太多危害,也不会影响日常生活及寿命。

    目前西医对原发性低血压尚无有效治疗方法,往往采取对症处理,无法从根本上治疗低血压。而中医则采用辨证施治方法,运用补虚扶正、调理气机等法则,可收到增强体质,改善自觉症状,逐渐回升血压的效果,且无副作用,对治疗低血压却往往能起到较为理想的效果。中医并无低血压病名,低血压病属于中医的眩晕、虚劳、晕厥等范畴。常常是由于气虚、阳虚、气阴两虚、阴血亏少或气血不足所致 。

    低血压无论何种原因引起,均主要表现为虚证。轻者表现为心阳不足、脾气虚衰或中气下陷,重者表现为心肾阳虚,亡阳虚脱。治疗一般分以下几型:

    一、心阳不振。症见头晕眼花,神疲乏力,语声低微,心悸气短,四肢发凉,舌体胖嫩,舌质淡,苔白润,脉沉细无力。治宜温通心阳。方用桂枝甘草汤加味:桂枝、肉桂、炙甘草各10克,开水泡,频频代茶饮,日1剂。若虚汗不止,加黄芪、红参以补气助阳;手足厥冷而潮湿者,去桂枝,加红参、熟附子,水煎服,以防亡阳虚脱。

    二、中气下陷。症见头晕,心悸气短,四肢乏力,食欲不振,食后腹胀,畏寒肢冷,易出汗,内脏下垂,舌质淡,苔白,脉细弱无力。治宜建中气,升清阳,益气血,调营卫,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党参、白芍各15克,当归、桂枝、枳壳、桔梗各10克,升麻、柴胡、炙甘草各6克,水煎服,日l剂。

    三、心脾两虚。症见头晕目眩,腰膝酸软,耳鸣耳聋,健忘失眠,心悸气短,食欲不振,纳后腹胀,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沉细。治宜健脾补肾。方用归脾汤加减:黄芪、黄精各30克,党参、枸杞子、茯苓、龙眼肉、当归;熟地各15克,炙甘草10克,水煎服,日1剂,手足厥冷加熟附子、桂枝以温肾通阳。

    四、气阴两虚。症见头晕眼花,口渴咽干,失眠多梦,心悸气短,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气阴双补。方用生脉散加昧:西洋参6克,麦冬15克,五味子10克,玉竹30克,水煎服,日1剂。

    针灸治疗亦有较好疗效,如直立性低血压可常艾灸百会、神闕等穴,继发性低血压可艾灸关元、气海、足三里、三阴交等穴。持之以恒,即可获得显著疗效。

    防治低血压,同时也可采取食疗,低血压的食疗方,大多以天然食物补品及药食兼用补品为主。效果较好的品种有猪肉、羊肉、牛肉、火腿、鲤鱼、泥鳅、乌鸡、鹌鹑、大枣、龙眼肉、蜂皇浆、红糖、人参、黄芪、冬虫夏草、莲子、桂圆、桑椹,党参、太子参、麦冬、肉桂等。以上补益气血、滋阴助阳类食物,有助于平衡阴阳,调整血压。

    低血压病人在食疗的同时,还应加强体育锻炼,保证充足的睡眠,不要做激烈运动,避免劳累及长时间站立。早晨喝点淡盐开水。平时变更坐卧起立等体位时,动作要缓慢,不宜突然变更体位。大量出汗、热水浴、腹泻、感冒、饮酒等都是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诱因,应该注意避免。清晨起床时须加小心。症状明显者,可穿弹力长袜,用紧身腰带。

    总之,低血压患者应保持乐观情绪,加强身体锻炼,同时合理的加强营养,配合合理的治疗,则患者血压往往可以恢复正常;如果是由于某种疾病引起的低血压,则需积极治疗原发性疾病,去除病因后,低血压自会治愈。

君健网独家专稿,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分享到:

控制血压应从日常生活做起  上一篇 | 下一篇  中医调理“性病后综合征”

 
提交评论
junjian99.com  关注白领健康  专注疑难杂症
关于君健网和医学 - 网络营销中心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隐私权政策
©2005-2015   君健网    湘ICP备130093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