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普 > 中医讲堂 > 中医养生
听琴养生化性
发布时间:2015-07-21      来源:
    古琴好听,但对大多数人来说,如何听古琴,理解曲意,以曲调神则需要时间的积累。古人创作琴曲就像我们今天写作文,有感而发,把对历史的演绎,对社会的思考,对自然的热爱投射到古琴上以音乐的形式表现出来。如描写文姬归汉的《胡笳十八拍》,文王治国的《文王操》,山水情趣的《流水》等等。

    古人有大量描写听古琴的诗词:李白《听蜀僧浚弹琴》,他听到的是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表现了古琴散音的厚重洒脱;白居易《听弹古渌水》,他听到的是闻君古渌水,使我心和平,体现了古琴的散按呼应的中正平和;王昌龄《琴》,他听到的是意远风雪苦,时来江山春,表达了古琴的曲意深远;韩愈《听颖师弹琴》,他听到的是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任飞扬,从文字中能感受到古琴泛音的清扬空灵。

    古琴曲一般具有:“散起”“入调”“入慢”“复起”“尾声”的琴曲结构。古琴曲的弹奏由泛音、散音、和按音组成、泛音一般出现在琴曲的开始或结尾,也有在琴曲中以主旋律出现,像梅花三弄、阳关三叠,散音和按音则相互配合,贯穿于整个琴曲。一般的古琴曲都有一段自由节拍,速度徐缓的散板,琴家称为“散起”。经过充分酝酿准备之后,开始展示乐曲的主要音调。这时节拍已经纳入常规,曲调性也大大加强,琴家称为“入调”。一些形象鲜明、经过重复、对比、变化、发展后,把音乐逐渐推向高潮。高潮的部分往往是在加快速度、展开音域和加强音色对比的情况下形成的。一些加强曲调力度的双音,也常常用在这些地方。这一部分常常要占全曲一半以上的分量,是构成琴曲的主要部分。高潮之后,情绪逐步平稳下来,进入琴曲的“入慢”。这时往往利用明显的节奏对比或调性变化,把乐曲引进一个新的境界。在一些规模较大的琴曲中,有时还插入带有结束意味的素材,或部分地再现前面的主题,或变形地重现前面的材料,称为“复起”,使得乐曲有一波三折、欲罢不能的情趣。经过上述一系列的发展变化,大多数琴曲用泛音奏出轻盈徐缓的乐句,把全曲结束在主音上,造成余音袅袅的效果。

    我在老年干部大学讲古琴与养生课程时,每次上课前都会播放一支古琴曲(学员听之前并不知曲名),让学员仔细聆听,听完后把感受写出来。就拿琴曲《梅花三弄》来说,学员的整体感受是欢快明亮中夹杂风扫落叶之声,有一个女学员特别喜欢这支曲子,她对泛音的感受是朵朵梅花盛开、晶莹剔透,并因此而要求学习弹奏古琴,经过对她的体质辨识,属于血瘀体质,面色晦黯,有色素沉着,情绪紧张等症状,《梅花三弄》这支琴曲,曲感上扬,有升发之气,有振奋阳气作用,长期听能促进血液循环起到活血化瘀作用。在听完古琴曲《平沙落雁》后,学员整体感觉是这个曲子描述出空旷的空间,高潮部分的动感更体现了曲子的宁静,曲子结束处缥缈如烟。其中有一个学员提到,他上课前头很痛,听了一会头痛好多了,听的时候感觉大脑整个是放空的。有个学员说他喜欢听古琴的吟猱产生的若有若无、忽远忽近的声音,感觉这种声音能穿心振脾;还有学生喜欢古琴的散音,感觉从悠远的山谷传来的回声。

    对一般的爱好者来说,不一定能听懂古琴的琴曲内涵,因为这需要有琴曲的背景知识和对古琴曲的深入研究,但如果喜欢听,想把古琴曲作为自己修生养性的音乐,可以在网上下载一些古琴曲,逐一选择听听。从养生角度来说喜欢听的,必然是身体需要的。就像湿气重的人喜欢听《酒狂》;阴虚的人喜欢听《洞庭秋思》;阳盛的人喜欢听《高山》。原因是我们的身体就像一台调频收音机,在不断接收外界发射的信号,当这种信号和身体需求相吻合时,也就是身体需要的。好像影视作品中音乐与情节默契起到对内容的渲染和解释一样。多听自己喜欢的古琴曲必然对身体有帮助作用。

    唐末五代之际的刘藉在《琴议篇》)中提出了古琴曲具有“美而不艳、哀而不伤、质而能文、辨而不诈、温润调畅、清迥幽奇、忝韵曲折、立声孤秀”的特点。

    在众多能修身养性的乐器中,古琴可谓一枝独秀,其音色“中正和平”,其音意“清微淡远”。其音响不亢不嘈,适合室内聆听和弹奏,不愧为文人雅士书房的必备之品,现代人音乐养生的首推之器。
分享到:

手上藏着个不老穴  上一篇 | 下一篇  抻筋拔骨 疏通经络

 
提交评论
junjian99.com  关注白领健康  专注疑难杂症
关于君健网和医学 - 网络营销中心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隐私权政策
©2005-2015   君健网    湘ICP备130093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