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普 > 优生优育 > 亲子教育
引导孩子认知灾难和死亡
发布时间:2011-03-17      来源:
    与孩子聊死亡,从来就是“千古难题”。最近地震频发,媒体上关于地震的消息铺天盖地,满目疮痍的画面刺激着孩子们敏感的心。最近,有家长写信来倾诉,孩子因为接收太多关于地震的消息,变得郁郁寡欢,晚上做噩梦,缠着爸爸妈妈问“死亡是什么?”孩子对于死亡的恐惧是非常大的,因为他们不理解什么叫做“死亡”。我们与其避而不答,不如用比较好的方法和技巧来陪孩子一起面对。

  来信照登

  “这一段时间电视和收音机中的新闻都是云南盈江地区和日本地震的消息,我的孩子上大班,我们在看新闻的时候,她也在旁边看着,也不说话。可这几天我就发现她不爱说话,一说话就缠着问我们会不会死;如果地震了,找不到爸爸妈妈怎么办。夜里还常常做噩梦,惊叫。请问,我们该怎么办?”

  专家回应:陪孩子一起认识死亡

  NO1:不建议向幼儿呈现灾难

  这位母亲您好,这个阶段的孩子对死亡的概念还不清晰和健全,在他们眼中,死亡可能只是暂时的离别,甚至是可以往复的,但是由此所带来的对亲情的依恋以及对爱的安全感的疑虑却会长久地困扰他们的心灵,甚至会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和情感发展。当孩子接触到死亡的概念时,会相应地表达他们的焦虑和困惑,有些孩子的表现是显性的,会跟着成人打破沙锅问到底,甚至会哭泣并伴随着恐惧;有些孩子的情感不易察觉,他们的情绪压力会通过其他形式流露,如惊梦和行为退缩等。

  对于幼儿,我们不太建议原原本本地呈现灾难,因为那对幼儿来说和看恐怖惊悚片的差别不大,对孩子幼小的心灵来说冲击太大。因为灾难的新闻图片和画面为了呈现其真实性会选取很多触目惊心的场景,心理健康的成人看了后会通过自己的方式去调节,而幼儿的心理调节能力有限,所形成的心理冲击会过于强烈,对孩子的心智发育产生障碍。

  NO2:家长情绪别过分紧张

  家长应既不过分紧张也不故意漠视,当孩子表现出对灾难和死亡的担忧甚至恐惧时,作为父母首先不需要表现得过分紧张,因为这是孩子心理调节的一种方式,正如成人看到后会同情地流泪,会通过主动捐款以及与朋友们谈论来化解这些压力。当孩子向父母表达自己的压力和恐惧时,父母的过分紧张会增强孩子的压力和事件的不可控性以及问题的严重性,这会增添孩子的担忧和恐惧。相反,父母如果对孩子所表现出来的担忧采取漠视甚至嘲弄他们杞人忧天,这对于孩子情感表达和情绪宣泄也是不利的。孩子会因为父母的漠然忽视阻碍了正常情绪的表达,甚至会因此误解为父母对他的忽略,导致安全感的丧失,进而出现更多的行为问题和情绪问题。

  NO3:帮孩子舒缓恐惧心理

  当孩子询问关于灾难和死亡的问题时,父母除了在态度上给予恰当的重视外,还要做好合理的解释,当然这里的解释不是让父母给孩子呈现成人意义的科学答案,而是给予孩子这个阶段能够理解的答案。如幼儿阶段存在着普遍的“泛灵论”的倾向,即认为世间万物都和人一样拥有意识和灵性。父母就可以从这个角度解释有关打雷、地震等自然现象,如:地球发怒了,等火气消了就平静了。而不需要把自然现象的活动机制解释得滴水不漏。当然父母对孩子的追问也不应该故意回避,不明就里的孩子会因为不了解而凭空猜想增添恐惧。当然,有条件的父母也可以到一些科技馆了解诸如地震、火山爆发、火灾等科普宣传,让孩子对自然现象有感性的认识和了解,并能增强预防和应对的简单知识,从而淡化恐惧感。

  积极回应,情感支持,强化安全感;当孩子在表达担忧和恐惧时更多的是对亲子关系和爱的不安全感的体现,父母在解释或者抚慰时要注意情感的表达,如可以搂着孩子,认真耐心地听他表述自己的情绪和担忧,并且果断而坚定地告诉孩子,无论发生什么事爸爸妈妈都会和你在一起,永远不会放弃和抛弃你,在任何情况下都会找到你。当孩子从父母处获得肯定的回答,虽然他们的疑虑并没有完全消除,但是情绪得到了慰藉,心理安全感得到了加强,其不良影响也会随时间的流逝而消减。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分享到:

海外育儿  上一篇 | 下一篇  多给叛逆期宝宝选择的机会

 
提交评论
junjian99.com  关注白领健康  专注疑难杂症
关于君健网和医学 - 网络营销中心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隐私权政策
©2005-2015   君健网    湘ICP备130093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