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知比艾滋病更可怕
发布时间:2011-11-24      来源:

    近期,有人在网络和手机短信中传播一条信息:有新疆艾滋病患者在部分城市将自己的血液滴到食物中,导致多人感染艾滋病。卫生部迅速做出辟谣回应,但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引起社会恐慌。

    仔细分析,这条谣言的关键点在于“艾滋病”,这也正是能够触动人心、引起恐惧的一个词。2009年,新疆“7·5”事件后的“针刺事件”之所以引起极大的社会影响,也是因为人们内心深处对艾滋病的极度恐惧。

    或许,再也没有一种病人会像他们这样煎熬,只是因为他们感染了艾滋病。艾滋病,并不是人们所说的“世纪瘟疫”,艾滋病人也需要正常人的生活,然而,由于民众艾滋病科学知识方面的缺乏以及某些医疗机构过度市场化导致的道德无知,使得艾滋病人在社会上受到极大的歧视和不公平待遇。

    公众科学知识缺乏引起谈“艾”变色

    即将迎来第24个世界艾滋病日,尽管国际组织呼吁,社会公益组织宣传,可艾滋病依然是一个不能碰、不能说的话题。

    “头发没人给你理,你种的粮食、蔬菜没人买,身上的钱花不掉,你要是从路的这边走人家就走另一边,甚至没人愿意跟你所在的村镇接触。”这是一位因卖血感染艾滋病毒患者的真实经历。对于许多艾滋病人来说,从检查结果出来的那一刻起,社会就已经放弃了他们,被孤立,还要接受大家恐惧的眼神。

    据统计,6个大城市中有超过48.7%的受访者认为,蚊子叮咬能够传播HIV病毒,将近65%的人不愿意与感染者同住在一个房间,48%的受访者不愿意和艾滋病感染者共同吃饭。我国防治艾滋病专家桂希恩接触过上万艾滋病人,几乎每天都要和艾滋病人打交道,却未被感染。他证实了艾滋病并不可怕,并不是无孔不入的,交谈、握手、拥抱、礼节性接吻都不会被感染。

    艾滋病人是一群不幸的人,有的人因为医疗事故背上了这沉重的痛苦,大众应该给予的是关怀和帮助。艾滋病毒击垮的是他们的身体,而社会的冷漠直接摧毁的是精神支柱,支柱都没有了,又何谈生存……

    医疗机构市场化导致“就医歧视”

    今年5月,严重烧伤的艾滋病毒携带者王碧雯遭多家医院拒收,《谁来拯救这段真爱:我的艾滋病爱人在等待!》引起社会关注。

    早在2005年,中国疾控中心有关专家就曾表示,来自医疗机构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相当严重,主要表现在拒绝收治感染者、拒绝为感染者使用某些仪器设备、不考虑感染者健康状况强行转诊或隔离感染者等。

    时隔6年,这一状况依然未得到改善。毋庸置疑,受过专业医学教育的从医人员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和差别对待,不是知识的缺失而是医德上的不足!

    “治病救人”常被许多医务人员称为天职,然而医德都守不好,如何能守住“天职”!许多医务人员毫不避讳地表示,拒收艾滋病感染者是怕影响医院的“生意”,且治疗艾滋病人时有些医疗器械无法使用,医院成本会增加。中医师潘德孚说,医学是要命不要钱的,市场是要钱不要命的,市场医学则是个怪物。怪物又如何能有医者的父母之心。

    连治病救人的地方都不要他们,那他们拿什么、靠什么活下去?国际劳工组织中国和蒙古局局长霍百安说道,“耻辱和歧视,尤其来自医疗系统的歧视,可能比艾滋病毒带来的危害更大,更加威胁生命。”

分享到:

联合国报告说全球整体抗艾成果显著  上一篇 | 下一篇  专家提醒:应加强对老年艾滋病感染...

 
提交评论
图文新闻
junjian99.com  关注白领健康  专注疑难杂症
关于君健网和医学 - 网络营销中心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隐私权政策
©2005-2015   君健网    湘ICP备130093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