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医讯 > 深度调查
破局互联网医疗
发布时间:2015-09-28      来源:

  互联网医疗来势迅猛,但也泥沙俱下,有不少亟待破局的问题。

  互联网+可穿戴设备:隐秘保护需要引起重视

  穿戴式科技产品的发展已是大势所趋。北京健康云创始人、互联网战略专家徐欢生先生表示,“互联网+医药”,核心的逻辑就是一定要把线下的消费者转变为线上的用户,解决用户的刚需。

  很多小孩儿发烧感冒是因为半夜把被子蹬掉着凉了。这个时候怎么办?将一个智能温度计,贴在孩子肚脐上,只要温度低于25℃,温度计就会把信息发到家长佩戴的移动手环中。防孩子丢失,只要穿上带有定位芯片的鞋无论走到哪里,父母都可以通过APP获知。

  然而,这样的“互联网+可穿戴设备”可能会对个人的数据安全埋下隐患。互联网另外一个模式叫“羊毛出在猪身上”,以智能童鞋为例:商家并不指望从鞋上挣钱,而是大数据分析,从未来的你那里赚钱!

  比如通过智能鞋可以判断出你所住的小区,对应到数据库里就知道房价,还可以知道你上的幼儿园是普通还是重点。之后,当孩子3岁时该学游泳了,它会推荐说家门口500米的地方有游泳班,现场报名1000元,通过APP只用交600元。4岁小孩子该学钢琴了,又来告诉你家旁边有个学钢琴的班……

  “我手里很多手环之类的穿戴设备,但我不用,为什么?因为隐私。”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党办主任仰东萍表示,远程跟踪与定位服务无形中泄露用户的个人信息。

  数据隐私是全球性话题,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院长谢新洲表示,数据的获得变得易如反掌,数据安全问题应该引起高度关注,而不是当网络已经建成,再试图改变。《E药经理人》总编辑谭勇也表示,互联网时代下相关领域需要重新立法。

  互联网+健康传播:喇叭多,信息少

  现代社会,正步入低头经济时代,这是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宣传中心副主任陶茂萱的感受。

  网民6.68亿,微博全盛期达到2.3亿,微信日均发送160亿条,公众号一千万家,而且每天还在以两万五千家的速度增长,手机用户每人每天看150次手机,除了睡觉每六分半钟看一次手机,“去开会,坐在主席台往下一看,下面2/3的人全低头,走在路上也是,因为互联网应用太普遍了。”陶茂萱说。

  健康知识的传播也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越来越多地借助微博、微信和客户端,但带来的问题是,他们不像传统媒体一样有严格的信息质量把关和专业的门槛。

  “隔夜菜致癌”、“吃微波炉加热的食物易致癌”、 “用手机上网,强辐射能致癌”……这样的养生信息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上传来传去,很多人无法辨别信息的真假,点击几下,使得很多虚假信息四处传播。

  美国一位51岁妇女西安·吉布森在《每日邮报》上用亲身经历给大家提醒:不要被一些不太靠谱的APP麻痹。据报道,吉布森2008年开始注意到自己脚踝上出现了一块斑块。她下载了一个健康类的APP软件,软件提示斑块有可能只是颗痣。吉布森没再操心,但两年后,在一次体检中,她发现那块斑其实是皮肤癌。

  “健康传播传播了各种健康知识,所以现在我们能获得的知识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陶茂萱说。据北京思享广告公司总经理李卫民估计,上网医生只占到主体医生的15%左右,因为线下工作已使他们应接不暇。

  “我们现在把这种泛泛的公众参与的网络表达叫做喇叭多、信息少,也就是说有效的、有专业品质的信息少而又少,像医疗知识这样的信息,需要建立很强的专业门槛。”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秘书长祝华新说。

  互联网+药品:十年只为证明卖的是真药

  2014年下半年到2015年,医药行业的到家服务进行得如火如荼,很多电商企业自建APP,把药品送到家,如果条件允许还有专业药师做咨询服务。

  根据国家药监局发布的数据,截止到目前,全国累计429家企业拥有药监局发放的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未来医药健康电商还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111医药馆董事长龙岩表示,到家服务的“懒人经济”是一个趋势,谁能围绕这个痛点提供一系列的解决方案,谁就是未来的赢家。

  例如,仁和药业的到家服务,覆盖了中国17个城市,哪怕半夜12点,28分钟把药送到家,成功地从卖药走向卖服务。

  形势一片大好,但老百姓似乎并不买单。究其原因,试问:如果半夜12点生病了,我们会选择28分钟送药,还是去看急诊呢?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副秘书长郑光魁分析。

  老百姓对互联网上药品的真实性或可信度的质疑,是医药电商最大的痛点。“互联网上信息复杂,搜男科的话前十篇基本都是假的”,药房网副总经理王哲说,“作为医药互联网上的老兵,十年来我们一直在做的事就是怎么样证明我是真的。”

  在七月份举办的“第十四届中国互联网大会”上,一位著名健康网站的高管发布了一个统计数字,称目前我国医药电商回头客非常少,原因就是医疗电商目前用户黏性非常差。“这个我觉得跟所在的领域有关系,因为健康管理尤其医药板块不同于其他快消品,涉及人体的个性化和差异化。要提高医疗电商的黏性问题,还需要有健康教育以及健康信息的有效传播,来提高大众的健康素养,来加大患者与医院、企业及各种渠道之间的交流互动,这个需要更多的健康教育平台和健康传播平台。”健康时报社总编助理李晨玉表示。

 

分享到:

面对红包,要收入还是要声誉  上一篇 | 下一篇  5亿国人遭遇睡眠困扰

 
提交评论
junjian99.com  关注白领健康  专注疑难杂症
关于君健网和医学 - 网络营销中心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隐私权政策
©2005-2015   君健网    湘ICP备130093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