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炎是一组多病因的慢性肾小球病变为主的肾小球疾病,但多数患者病因不明,与链球菌感染并无明确关系,据统计仅15~20%从急性肾小球肾炎转变而致,但由于急性肾小球肾炎亚临床型不易被诊断,故实际上百分比可能要高些。此外,大部分慢性肾炎患者无急性肾炎病史,故目前较多学者认为慢性肾小球肾炎与急性肾炎之间无肯定的关联,它可能是由于各种细菌、病毒或原虫等感染通过免疫机制、炎症介质因子及非免疫机制等引起本病。
【临床表现】
大多数隐匿起病,病程冗长,病情多缓慢进展。由于不同病理类型,临床表现不一致,多数病例以水肿为首现症状,轻重不一。轻者仅面部及下肢微肿,重者可出现肾病综合征,有的病例则以高血压为首现症状而发现为慢性肾小球肾炎。亦可表现为无症状蛋白尿及/或血尿。或仅出现多尿及夜尿,或在整个病程无明显体力减退直至出现严重贫血或尿毒症为首发症状,一般根据临床表现不同,分为以下5个亚型:
(一)普通型 较为常见。病程迁延,病情相对稳定,多表现为轻度至中度的水肿、高血压和肾功能损害。尿蛋白(+)~(+++),离心尿红细胞>10个/高倍视野和管型尿等。病理改变以系膜增殖局灶节段系膜增殖性和膜增殖肾小球肾炎为多见。
(二)肾病型 除具有普通型的表现外,主要表现为肾病综合征,24小时尿蛋白定量>3.5g,血清白蛋白低于30g/L,水肿一般较重和伴有或不伴高脂血症病理分型以微小病变、膜性、膜增殖、局灶性肾小球硬化等为多见。
(三)高血压型 除上述普通型表现外,以持续性中等度血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特别是舒张压持续增高常伴有眼底视网膜动脉细窄、迂曲和动、静脉交叉压迫现象,少数可有絮状渗出物及/或出血。病理以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和弥漫性增殖为多见或晚期不能定型或多有肾小球硬化表现。
(四)混合型 临床上既有肾病型表现又有高血压型表现,同时多伴有不同程度肾功能减退征象。病理改变可为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和晚期弥漫性增殖性肾小球肾炎等。
(五)急性发作型 在病情相对稳定或持续进展过程中,由于细菌或病毒等感染或过劳等因素,经较短的潜伏期(多为1~5日),而出现类似急性肾炎的临床表现,经治疗和休息后可恢复至原先稳定水平或病情恶化,逐渐发生尿毒症;或是反复发作多次后,肾功能急剧减退出现尿毒症一系列临床表现。病理改变以弥漫性增殖、肾小球硬化基础上出现新月体及或明显间质性肾炎。
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和病理分型不是绝对的,各类型之间可相互转化,对未能施行肾活组织检查作出病理分型的病例,可根据临床表现特点作出肾炎肾病综合征、高血压的分型;结合肾功能测定,可作为粗略估计病情程度、制定治疗方案和判定预后的参考。少数慢性肾炎患者临床表现已见缓解或不明显,但病理改变并未恢复,甚至较为严重或继续发展,在1次急性发作后出现尿毒症。故应强调密切动态观察和随访的重要性。
【诊断依据】
典型病例诊断不难,具有蛋白尿、血尿(相差显微镜检多见多形态改变的红细胞)、高血压、水肿、肾功能不全等肾小球肾炎临床表现,病程持续1年以上,除外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引起者,应考虑本病。
在鉴别诊断上需与慢性肾盂肾炎、慢性肾间质肾炎、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和遗传性肾炎等相鉴别。
【治疗依据的理论】
根据以上我们对该病病因病理的认识,针对内脏慢性软组织损伤,胸腰椎骨关节损伤以及电生理系统进行治疗。可以消除该病的治病因素。
【治疗】
一、针刀治疗
(一)如属于骨关节有移位者。参考脊柱X光拍片结果,在T11-12及L1部位,观察骨关节移位情况,在相应椎体的上、下棘间韧带定两点,并在这两点的旁边1~1.5cm处定六点(关节突关节囊),在棘间韧带的两刀,深度达椎管外3mm,然后调转刀口线和人体纵轴垂直,用切开剥离法,将韧带松解1~3刀,两侧四刀,深度达关节囊部位。
(二)如属于慢性软组织损伤者,在T11-12及L1部位的脊柱区带范围寻找压痛、结节和条索,刀口线和人体纵轴平行,疼痛的点进行纵行剥离,然后横行剥离,有条索和硬结者,将其切开、刮碎。
(三)如属于电生理功能紊乱者
1、在L1-2及L2-3棘突间连线的中点的外侧各1.5寸定4点,刀口线和人体纵轴平行,针体与局部表面垂直刺入1cm,纵行剥离2~3下。
2、前正中线上肚脐上1寸定一点,刀口线和人体纵轴平行,针体与局部表面垂直刺入0.8cm,纵行剥离2~3下。
3、在双侧髌韧带外侧缘凹陷处下3寸,胫骨前肌和伸趾长肌之间各定一点,刀口线和人体纵轴平行,垂直刺入1cm,纵行剥离2~3下。
二、手法治疗
椎体有移位者参见第九章的相关手法。属于慢性软组织损伤的,在出针刀点上用拇指揉按1分钟,单纯电生理功能紊乱者,不需用手法治疗。
三、药物治疗
熟地10g 山萸肉10g 泽泻10g 云苓10g
怀山药10g 丹皮10g 海金沙20g 石韦10g
木通10g 飞滑石10g 桃仁10g 红花10g
甘草梢5g
水煎服,1日1剂,分两次服。
四、康复治疗
干玉米须50g洗净水煎服。
五、护理
低盐高蛋白饮食,避免受凉、过度疲劳、防止感染。
慢性肾炎患者输液不可大意 上一篇 |下一篇 水蛭粉 慢性肾炎患者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