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疾病 > 慢性疾病 > 心脏病
两成脑卒中,房颤惹的祸
发布时间:2013-03-01      来源:

  李阿姨今年65岁,十多年前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治疗后依然存在房颤。医生建议她长期服药抗凝治疗,但是李阿姨觉得抗凝治疗需要定期抽血化验太麻烦,就没有接受医生的建议。春节期间李阿姨的儿子从国外回来看她,过度兴奋、劳累后,李阿姨突然出现言语不清、右侧肢体不能活动,送到急诊后医生诊断为脑卒中,经治疗后还是留下了偏瘫的后遗症。

  房颤是一种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正常的心跳在60—100次/分,而房颤患者的心跳速率可达120—150次/分,心房丧失了正常的收缩和舒张,会有很多血液淤积其中,血流缓慢形成缓慢的漩涡。大家都知道流水不腐,流动的血液很难形成血栓,当血流减慢或者形成缓慢的漩涡时,血液淤滞就容易出现血栓。心房里形成的血栓很不稳定,一部分会脱落,随着血液来到脑血管就形成脑栓塞,这样就导致言语障碍、肢体偏瘫等症状,也就是脑卒中。

  虽然房颤造成的脑栓塞只是形成脑卒中的原因之一,但它引发的脑卒中比其他原因引发的脑卒中后果严重,不仅会出现更严重的残疾,住院时间更久,而且首次发作一年内的死亡率高达50%,约为非房颤患者的2倍。

  全球每年新发1500万例脑卒中,其中有15—20%是由房颤引起,房颤将脑卒中的风险提高了5倍。中国目前的房颤患病率约为770人/10万,伴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心脏病等诱发疾病存活率的提高,由房颤引发的卒中逐渐成为普遍的健康问题。近年来房颤还有向年轻人转移的趋势。抽烟、酗酒、熬夜、加班等不良因素加重了年轻人心脏的负担,提早诱发房颤的发生。

  房颤的危害性如此之大,尤其是高血压、冠心病患者,要特别注意。房颤很容易被识别,到医院做心电图就可诊断。对于大多数已经患房颤的患者而言,需要进行有效的抗凝疗法,从而防止循环系统出现血凝块。有效的抗凝治疗可使脑卒中的发病率降低60%。

  房颤抗凝治疗是一个系统的治疗过程,最好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抗凝过度可能导致出血,抗凝强度不够则没有预防作用,尤其在初始治疗阶段,个体差异极大,抗凝药药效受多种因素影响,更加需要严格的监测和科学的用药指导。

分享到:

突发性心脏病 预防最重要  上一篇 |下一篇  心衰患者别喝太多汤汤水水

 
提交评论
junjian99.com  关注白领健康  专注疑难杂症
关于君健网和医学 - 网络营销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隐私权政策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198号 ©2005-2015   君健网    湘ICP备13009358号-1